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程的育人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0
/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程的育人策略分析

董秀荣

内蒙古赤峰市经棚民族实验小学  内蒙古 赤峰  025350

摘要:育人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对应的教学方式,实现因材施教。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以及探究的能力,对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立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育人

1通过规范学科学习,培养良好核心素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性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小学数学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对生活规律的总结与延伸,教师需要通过教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良好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从而影响学生的性格品质形成。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能够通过规范学生学习细节、影响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私德”。比如,在小学初中级阶段时,除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数学书写习惯。无论是作图划线、数学公式,还是解题格式,都需从书写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与科学精神。在应用题专项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解题方法,更要强调阅题、审题、具体运算时注意细节,运算步骤严格有序,步步落实,从而将学生粗枝大叶的坏习惯扼杀在摇篮中,进而影响生活行事。以学习两位数相加为例,在列出数列运算时,要将数字的位置对齐,同一位相加满十时记得向前进一位,不然会影响最后结果。通过严谨的格式、书写、细节教育,学生才会形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从而应用于生活处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态度。

2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团队协作荣誉感

私德公德兼具,方可称为有大德的人。而在当前个人主义甚嚣尘上的社会,学生个人特色过于外放,集体主义思想被过度的个性发展所压制,从而导致团体荣誉感的缺失,这是时代发展的潜在痛点。而小组活动的互动学习模式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真正走向课堂中央,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学习。此外,小组活动能够有效引导课堂教学高效、高质量地进行,提升所有学生的参与感,促进知识以双向交流互动的形式进行迁移,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能够看到别人的想法,在恰当的时候突出自己,在合适的契机成为他人的陪衬,从而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形成大局观。以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为例,教师可以准备很多张硬卡纸,组织学生自行分组制作长方体与正方体,并且进行涂色,然后从不同的位置剪开形成不同的展开图,在相同时间内制作的展开图最多的小组获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了根据个人才能找到团队中自己的位置,配合交流、为团队最佳成绩做出自己的努力。

3多采取激励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当学生通过猜测有了一定的目标后,就会想办法去验证,这样才会让同学们有一定的探究方向,从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效果做出评价,多采取鼓励式评价,这样才会让同学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做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方向,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以及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例如积极回答问题,在活动中踊跃表现等,这样学生就会在以后类似的情景中继续保持甚至做得更好,如此便能带动课堂气氛,也能带动其他学生。激励式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们产生新的想法。当同学们对于问题没有思考的方向时,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再给予同学生鼓励,会使同学们有继续探究的动力。比如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同学手中都拿有六根小棒。教师提出让每个同学将手里的小棒平均分成三份、四份、五份。当同学们将手中的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时,会觉得比较轻松,可是再分成四份或者五份时就会比较困难,有的同学便会气馁。此时,教师需要进行启发与鼓励,引导学生们可以从同组内的成员相互借用。这样,一个同学向另一个同学借两根,那么这两个人就都可以将自己手中所持有的小棒平均分为四份。激励式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4采用分层异步教学的形式,因材施教

探究式的学习,对每个同学的要求都比较高,可能同样的课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难度也不一样。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够参与探究学习,并且不会使同学们感到太难或太轻松,教师最好是采用类似分层异步教学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层分组,然后根据小组层次的不同安排不同的课题。分层分组的形式也会很好地避免有的同学在组内浑水摸鱼,如果有的小组内有的同学在探究学习方面很有想法,其余的同学懒于思考,就会出现分差严重的现象。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充分了解班级中同学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进行准确的分层。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能力的判断不能仅靠数学成绩来判断,这样很片面武断,教师应该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进行分层分组。

比如在算数学习练习时,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小组,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鸡妈妈每次可以产下 5 个鸡蛋,那鸡妈妈需要多少次才能获得 20 个鸡蛋呢?”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内容,比如:“鸡妈妈每两天可以产下 5 个鸡蛋,那鸡妈妈需要多少天才能获得20个鸡蛋呢?” 探究问题的难度不同,分配的小组也不同,这样就会使每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够参与到相应的探究训练中去,而不会出现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组内得不到锻炼的现象。

结束语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迅速发展、综合品质塑造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教师除了重视学习成绩之外,还应该加强道德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兰雪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育人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04):85-86.

[2]姚蕊.从“育分”走向“育人”——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23(Z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