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2

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蒋伟

长兴县人民医院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危重症治疗中呼吸阶梯性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急危重症患者74例,呼吸疗法分组,A组(呼吸阶梯性疗法)37例,B组(常规呼吸支持治疗)37例,比较呼吸支持方式、抢救结果、呼吸恢复效率。结果:呼吸支持方式比较,A组复苏体位率[78.38 %(29 / 37)]高于B组[51.35 %(19 / 37)](=7.301,P=0.007),A组气管切开率[5.41 %(2 / 37)]低于B组[21.62 %(8 / 37)](=8.294,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抢救结果比较,A组呼吸复苏率[94.59 %(35 / 37)]高于B组[70.27 %(26 / 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12,P=0.000);呼吸恢复效率比较,A组恢复用时[(38.45 ± 5.27)min]低于B组[(61.40 ± 8.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39,P=0.000)。结论:应用呼吸阶梯性疗法进行急危重症治疗可显著减少气管切开呼吸支持,提高复苏体位呼吸支持占比,促进患者呼吸快速、有效恢复,疗效显著。

关键词:呼吸阶梯性疗法;急危重症;呼吸支持;急救治疗

前言: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稳定性差、病死率高,必须予以及时、科学治疗以期降低病死率。急危重症常见诱因是重症内科疾病或者严重外伤,常见临床症状是呼吸障碍、低氧血症等[1]。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加强呼吸支持治疗、改善血氧具有必要性。常规呼吸支持治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方面应用效果低于预期,呼吸阶梯性疗法是以阶梯性治疗为主要措施的呼吸支持方法[2]。本文从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急危重症病例中选取74例,说明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74例急危重症患者,A组37例(呼吸阶梯性疗法),性别:男/女=21/16,年龄(63~89)岁,平均(72.34 ± 6.26)岁。B组37例(常规呼吸支持治疗),性别:男/女=20/17,年龄(65~88)岁,平均(72.31 ± 6.24)岁。资料可予分析(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急危重症确诊;(2)免疫系统正常;(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4)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2)全身感染;(3)合并恶性肿瘤;(4)精神病史;(5)合并其他重症。

1.3方法

B组行常规呼吸支持疗法:构建呼吸通道保证呼吸道通畅,长期治疗患者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通气。

A组行呼吸阶梯性疗法:(1)人工治疗:辅助患者调整为复苏体位,实施心肺复苏。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通道。(2)氧疗支持:常规患者鼻导管、面罩给氧支持,监测氧流量;合并自主呼吸功能障碍或者无法使用面罩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合并呼吸道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通气供氧。(3)创伤气道吸氧:声门区阻塞等急性喉阻塞患者,根据患者情况予以气道穿刺或者环甲膜穿刺,切开气管疏通气道。呼吸系统原发性损伤患者,有创吸氧同时控制出血量,同步抗感染治疗。(4)呼吸机吸氧:创建气腹,评估病情,根据实际病情调整呼吸参数。

1.4观察指标

呼吸支持方法:统计患者复苏体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开放气道、面罩吸氧、呼吸机吸氧、环甲膜穿刺等呼吸支持方法使用率。

抢救结果:统计呼吸复苏率。

呼吸恢复效率:统计患者恢复呼吸稳定所用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急危重症患者数据,计量资料(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呼吸支持方式与恢复率)以率(%)表示,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支持方式

A组气管插管(32.43 %)、开放气道(18.92 %)、面罩吸氧(16.22 %)、呼吸机吸氧(54.05 %)、环甲膜穿刺(5.41 %)与B组相近(P>0.05);A组复苏体位(78.38 %)>B组(51.35 %),A组气管切开(5.41 %)<B组(21.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呼吸支持方式[n,%(n)]

组别

复苏体位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开放气道

面罩吸氧

呼吸机吸氧

环甲膜穿刺

A组

78.38(29 / 37)

5.41(2 / 37)

32.43(12 / 37)

18.92(7 / 37)

16.22(6 / 37)

54.05(20 / 37)

5.41(2 / 37)

B组

51.35(19 / 37)

21.62(8 / 37)

29.03(10 / 37)

8.11(3 / 37)

10.81(4 / 37)

62.16(23 / 37)

2.70(1 / 37)

7.301

8.294

0.499

3.710

0.503

0.972

0.670

P

0.007

0.004

0.483

0.057

0.474

0.316

0.398

2.2抢救结果

A组呼吸复苏26例,复苏率为94.59 %(35 / 37);B组呼吸复苏35例,复苏率为70.27 %(26 / 37);A组复苏率(94.59 %)>B组(70.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12,P=0.000)。

2.3呼吸恢复效率

A组平均(38.45 ± 5.27)min呼吸恢复稳定,B组耗时为(61.40 ± 8.65)min,A组呼吸恢复用时<B组,A组恢复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39,P=0.000)。

3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必须针对患者开展科学呼吸治疗,促进患者存活。不同呼吸支持疗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存在差异。传统呼吸支持治疗中,是以医师经验为基础选择呼吸支持方法,但是实际疗效较差。呼吸阶梯性疗法的应用基础是呼吸系统全面评估和管理,救治效率较高。

阶梯性疗法顺序是:第1阶段,调节体位,徒手呼吸支持,心肺复苏治疗,加强呼吸道护理;第2阶段,鼻导管给氧治疗通气较差患者,面罩吸氧治疗呼吸弱患者。突发心衰或者心跳骤停患者气管插管;第3阶段,创伤气道给氧治疗重症呼吸道阻塞、呼吸衰竭;第4阶段,进行呼吸机吸氧,创建气道。循序渐进的阶梯性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损伤,促进患者预后[3]

本次研究中,呼吸支持方式显示,A组中复苏体位支持占比较高,气管切开支持占比较低,两组气管插管支持率、开放气道支持率、面罩吸氧支持率、呼吸机吸氧支持率与环甲膜穿刺支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抢救结果显示,A组具有较高呼吸复苏率,为94.59 %,B组仅为70.27 %。恢复效率显示,A组在改善呼吸状态、解除呼吸障碍过程中用时较短,B组耗时较长。本次研究显示,A组疗法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呼吸状态。

综上所述,在治疗危急重症时,实施呼吸阶梯性疗法具有较好治疗效果,采取此种治疗模式不仅可降低气管切开率,促进复苏体位呼吸支持,而且可提高呼吸恢复效率和恢复成功率,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汶娟,王海霞,周琼玉. 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03):521-524.

[2]杜宵. 有创呼吸机及抗生素阶梯疗法治疗PICU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及对IL-4、IL-8、CRP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9):67-70.

[3]姚振刚,周学军,郭霂星,等. 纤支镜肺泡灌洗术配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力学及炎症指标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07):986-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