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金姗姗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培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宝贵资源,也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文明洪流之中的立足点。高等学校作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队伍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担负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可信赖的接班人的重任。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政课,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教育质量,基于此,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与路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与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大学思政课中,如何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当前大学思政课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以丰富其中的教育内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方式等方面入手,有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思政课程实效性。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维方式,它对于大学思政课程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的报告中提出:“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谐、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进行发掘与阐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资源”。大学思政教学要善于将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成就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符合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容出发,并与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提炼出大学生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等重大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观察和处理国际国内问题,增强文化自信。要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心,让他们懂得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只有文化自信才能让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二、利用历史资源,挖掘、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教学中。首先,从历史资源中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事件和作品,将其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结合,用其思想资源、精神内涵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专题讲座等形式来弘扬传统文化。例如:在讲解《论语》时,可播放《论语》的历史纪录片;在讲授“四维”思想时,可播放《四维空间》的电影。其次,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例如:在讲解“孝”时,可播放《二十四孝》[1]系列电影;在讲解“仁”时,可播放《孔子》系列电影;在讲解“礼”时,可播放《礼记·学记》的故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等。此外,还可利用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来辅助教学。

三、发挥实践教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政课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它要在教学内容上与现实、与生活、与学生紧密联系,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对学生进行爱国、服务人民的教育,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的培养。”思政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同时,他们应该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方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大学必须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使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和把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在思想上更加自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教育。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例如:开展师生共读中华经典活动、学生演讲比赛、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举行“品读国学”[2]系列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念,进而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学习。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与修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同时也要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教师自身能力和素养提高了,学生才能从中受益。

结语: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被纳入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文化内涵,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中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信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参考文献:

[1]徐玉钦,杨玉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3(01):94-96.

[2]王小路,霍丽丽,刘凌宇,张鹏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2022(1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