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措施研究

丁惠,邱钰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我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Barthel指数、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 d、7 d,两组 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60 d,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肌力≥Ⅲ级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措施

引言

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起病急,致残率、致死率高,早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与患者康复效果有密切关系 。有临床实践表明,在脑出血患者中积极开展早期康复锻炼,可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整体康复效果 。本文在脑出血患者中开展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 35 例,女 25 例;年龄 55~75 岁,平均(65.32±3.45)岁;平均收缩压(162.32±25.23)mmHg,平均舒张压(110.23±21.43)mmHg。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 55~78岁,平均(65.43±3.47)岁;平均收 缩压(162.45±25.12)mmHg,平均舒张压(110.47±21.52)mmHg。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颅脑CT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②患者无恶性肿瘤;③患者对本研究完全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正常营养指导,保证患者休息规则、患者体位变换时间,待患者病情完全稳定后,进行常规术后康复锻炼,并配合相关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①患者脑出血术后48 h可由自然卧位向康复卧位(抗挛缩位)转换,使患者肩关节保持外展外旋位,髋关节内收内旋位,并将一小枕头垫放于髋关节下方,避免患者髋外展,可以将沙袋置于大腿外侧,使得髋关节微屈内旋;在患者患侧主要受力部位如肩胛骨、臀下垫放小枕,手心向下,患手略高于身体,更换体位时,如为健侧卧位则将患者掌心向下,并放置一个枕头在患者上臂与胸之间,防止肩关节内收。②肢体按摩:在患者术后48 h为其进行肢体按摩,以按、摩、揉、捏等手法促进患者血液流通,逐步增加力度,从远心端至近心端,手法从慢到快,按摩2次/d,20~30 min/次。③肢体的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术后1~3 d评估患者病情,一般情况下,术后3 d病情基本稳定,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由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大关节至小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期间询问患者疼痛感受,合理安排被动活动时间及幅度,一般每种运动可循环3~5次,频率保持在2~3次/d。运动方式:上肢以肩关节屈伸外展循环为主,下肢以髋关节屈伸外展为主,可增加膝关节、踝部的小幅度运动训练;随患者肢体功能逐步恢复,可逐步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转换,一般关节功能在Ⅰ、Ⅱ级,便可在进行被动运动训练的同时适当增加主动运动,当恢复至Ⅲ级以上,则可以主动运动为主,如Barthel握手、桥式运动、翻身练习及床边坐位练习等,逐步加大运动难度,将运动方位从床周边扩展至病房外,由站立过渡到步行,再逐渐练习上下楼梯。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①Barthel指数:以护理前后患者Barthel指数对其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进行评价,分值0~100分,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5个级别,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活动功能越好。②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采用0~Ⅴ级分级,0级为肢体完全瘫痪,随级数增高肢体肌力逐步改善,Ⅴ级为正常肌力。

3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60

20(33.33)

21(35.00)

19(31.67)

41(68.33)

观察组 

60

36(60.00)

15(25.00)

9(15.00)

51(85.00)

χ 值       值

24.65

P

0.031

4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高度重视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有学者认为,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心理、康复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脑出血急性发病,对于患者及家属是突然的打击,可出现较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不配合治疗,早期进行心理干预能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危害,从心理上去接受和应对,同时能及早进行偏瘫肢体康复锻炼。早期康复可尽早恢复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和结构的代偿性和可重组性,促进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 。护理人员除做好专业指导,更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通过与患者多交流,采取综合康复措施干预,管理血压及脑出血二级预防等护理,避免再次出血损害,消除或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增强自信。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表现为:①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属于非高血压性脑溢血,它多见于大脑深基底节区、四肢偏瘫、意识障碍和失语症,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术后早期以卧床为主,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在术后48 h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时便逐步采用康复体位,通过垫枕头、沙袋轻压等措施防止髋关节外放及肩关节内收等 。②期间所采取的康复体位针对抗痉挛姿势出现所提出的治疗体位,并通过科学的应用时间,可促进患者相关神经细胞轴突形成新的问题。③通过早期的肢体活动可减少肌肉萎缩,其原因在于早期肢体活动对正常运动程序的建立有一定促进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会引起患者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继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有数据指出,脑出血存活患者遗留偏瘫的概率为50%~70% 。传统康复训练一般在患者术后10~14 d进行,期间患者或出现废用性肌萎缩、肩关节半脱位等的风险较高。早期康复护理融入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度,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 。护理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肌力≥Ⅲ级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体位护理方法极为关键,患者术后患侧肩关节囊较为松弛,韧带也较为薄弱,幅度过大的体位移动则会增加肩关节半脱位风险,如不加以护理干预,则可能增加关节畸形及废用综合征风险 。早期康复护理确保了患者病情稳定,康复体位的重新实施,同时康复体位的设计从肩发综合征出现的原因入手,从而降低了废物综合征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 康复训练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