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骨折术后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中医护理在骨折术后中的应用分析

邹琴琴,丁惠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定在医院进行骨折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于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住院,按随机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30例均接受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的SAS、SDS评分纳入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算,差异较小(P>0.05);但是两组在经过护理后,上述指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观察组的SAS评分(32.19±3.85)分、SDS评分(34.88±2.06)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41.63±2.76)分、(39.87±3.05)分(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前者要明显低于后者(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观察组共有29例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总满意度为96.67%,而对照组患者仅有24例患者感到满意,总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骨折术后;应用

引言

下肢骨折后腹胀是其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骨折后麻醉药物的影响、心理变化、术后疼痛因素、排便习惯的变化和术后胃肠紊乱等患者腹部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摄入,不利于术后恢复。过去的常规护理对防止下肢骨折后腹胀效果不大,仅能通过药物治疗,如口服促进胃动力药物或者灌肠,暂时缓解患者腹胀不适,但这类方法容易导致腹胀症状反复甚至加重。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腹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可采用中医情志护理、中药穴位贴敷护理、穴位按摩护理等多种护理方式解决下肢骨折术后腹胀不适症状。本文旨在研究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为中医特色护理操作预防下肢术后腹胀提供新思路,并在中医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骨折手术患者展开分析,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即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4~68岁,平均(41.96±5.03)岁;骨折类型:下肢骨折12例,上肢骨折15例,多发粉碎性骨折3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3~69岁,平均(42.20±5.14)岁;骨折类型:下肢骨折13例,上肢骨折15例,多发粉碎性骨折2例。两组基本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中计算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已经接受骨折手术治疗;(2)临床资料完善;(3)意识清醒,能够进行正常沟通交流;(4)在知晓试验内容及相关风险后,自愿配合研究并签字。排除标准:(1)存在血液系统疾病;(2)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3)能够坚持完成本项试验。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做好患者情绪咨询工作,帮助患者进行屈曲等基本康复锻炼。1.2.2组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方法如下:(1)情感护理。由于骨折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加上骨折和手术治疗引起的疼痛,很容易引起病人在治疗期间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降低手术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予以患者更好地支持和理解,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给患者提供家庭关怀,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积极心态来面对治疗。(2)肢体按摩。在骨折术后,患者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自行活动,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科学按摩,在按摩时力度应当控制在患者的耐受度以内,并且应避开手术部位,每次按摩时间持续30min,1次/d。(3)艾灸及耳穴干预。选择患者的关元穴、中极等穴位来进行艾灸,避免在术后患者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每次艾灸时间为20min,1次/d。同时结合患者的病症情况,选择华智能和的脾、胃、神门、交感等穴位进行按压,按压力度适中,且按压次数以30次为宜,等到患者出现了酸胀等感受时,即可立即停止按压。(4)饮食干预。患者在术后需以清淡饮食为主,需确保机体的营养充足,若患者存在气血虚的情况时,可以在其饮食中适当加入当归和黄芪等药物,若患者的脾胃失调,则应当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

2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

3讨论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工业的快速发展,临床下肢骨折患者的数量显着增加,下肢骨折后腹胀是其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腹胀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不能正常进食,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恢复,甚至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肠麻痹、腹胀、肠鸣音减弱等症状。既往常规护理对于预防下肢骨折术后腹胀的疗效较差,仅能通过药物治疗如口服促进胃动力药物或者灌肠暂时缓解患者腹胀不适,但这类方法容易导致腹胀症状反复甚至加重。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腹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可采用中医情志护理、中药穴位贴敷护理、穴位按摩护理等多种护理方式解决下肢骨折术后腹胀不适症状。

对大多数骨折患者来说,往往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抵抗治疗心理,而中医的情感护理,能给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在护理中,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以及艾灸及耳穴干预等护理措施,能够促进局部血液流通,减少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予以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保证患者的机体供能,从而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除此之外,通过中药外敷神阙、天枢等穴位,发现可刺激皮肤感受器,促进腹部毛细血管扩张,使得药物通过温热效应经皮渗进腹腔,加速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对胃肠部血运供应,同时达到疏通经络作用,使得紊乱的胃肠功能得以恢复,从而缓解腹胀不适。对于30例腰椎骨折术后的患者应用中药贴敷腹部穴位,通过对腹胀、肠鸣、排气排便等几项指标的对比,发现中药穴位贴敷具有温经、通络、调理脏腑气机、活血化瘀之功效,能有效促进腰椎术后胃肠蠕动和排气,促进了患者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施以中医护理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较而言,前者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上均要显著低于后者,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样更低,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要远高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在骨折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中药干预有一定的价值,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且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秦明.中医护理在骨折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8):134-135.

[2]刘蕊.中医护理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9):220.

[3]宋凤琴.中医护理在骨折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3):69+72.

[4]陈桂花.中医护理在骨折患者术后45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07):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