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结肠癌术后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中医治疗结肠癌术后研究进展

邹琴琴,邱钰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结肠癌术后研究进展,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及用药规律,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74例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四诊、化疗及手术史、处方用药等,并分析不同证型的发病特点、生存时间及用药规律。结果研究共纳入74例患者,以肝郁脾虚型为主,中医证型在年龄、化疗史、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饮内停型患者的生存时间较肝郁脾虚型短(P=0.043)。临床用药以六君子汤合五苓散、龙牡汤为核心。结论结肠癌术后的中医证型多为肝郁脾虚型,年龄、化疗史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中医证型相关。其中,水饮内停型预后差,生存时间显著较短。治疗上应重视健脾益气、利水祛湿、解毒散结。

关键词:中医治疗;结肠癌术后;进展

引言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大肠癌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这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而且发病率会随着患者的年龄逐渐升高,早期患者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疾病的进展,会逐渐出现排便异常、腹泻入内等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调查研究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例结直肠癌新增患者,每年因结肠癌死亡的患者高达50万。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改善,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红肉占比的提升较为明显,结肠癌发病率也居高不下,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由于结直肠癌起病隐匿且术后复发性较高,故其临床治疗仍有较大难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且第一诊断为大肠癌的患者74例。其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48~84岁,平均(68.8±9.2)岁;结肠癌49例,直肠癌20例,盲肠癌5例。1.2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发性结肠癌术后患者。②中医四诊资料齐全。③有完整的中医治疗和药物剂量记录。1.3排除标准①病理诊断不清楚。②四项诊断信息,治疗信息不完善。③原发性大肠癌。1.4统计指标患者总体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手术、化疗、四诊信息、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情况、存活时间和中药处方。1.5诊断及中医证型标准参照《内科学》 、《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中医诊断学》 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水饮内停型5个证型。1.6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以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史、化疗史、是否转移与生存时间等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6.0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研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K-M生存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处方组成运用SPSSModeler18.0进行用药分析及关联建模,药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范化处理。

2结果

2.1体征频数分布统计74例大肠癌患者出现频率≥15.0%的体征及舌象、脉象发现,患者多见腹胀、纳差、乏力、腹痛、便秘等表现。2.2肝郁脾虚型最高的中医证候分布中74例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气血型最低的气阴两虚次之。2.3大肠癌并发腹腔积液中医证型及临床资料2.3.1患者性别和年龄本次纳入男性40例,女性34例,这是脾虚肝型的特点,不同性别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的患者中,以气阴两虚型为多,<65岁的患者则多见水饮内停型、结肠癌术后的中医证型分析及用药规律肝郁脾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年龄与证型分布相关。2.3.2手术及化疗史74例患者中,52例行手术治疗,22例未经手术治疗,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行化疗治疗,33例未经化疗,行化疗患者多见于肝郁脾虚型、气阴两虚型,未经化疗患者以水饮内停型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化疗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2.3.3发病部位与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病部位与是否远处转移均对证型分布无影响(P均>0.05)。74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以水饮内停型、气阴两虚型最多,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以肝郁脾虚型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无淋巴结转移影响中医证型的分布。2.4不同证型生存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肝郁脾虚型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水饮内停型则为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5)。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高频中药分析在纳入的74首处方中共使用中药231味,频次总计1634次,炙甘草使用率最高(56次),频数≥25次的前20味药详。通过Apriori算法,置信度设为100%,支持度>25%,依照支持度降序排列,前15项药物组合。可见炙甘草、太子参、茯苓、法半夏、薏苡仁存在强链接,常见药对以健脾利水为主要功效。将频次≥14次的39类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并输出谱系图。以20到25为界限分组,大致分为5聚类:C1类应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等药物化裁龙牡汤,起平肝解毒散结之功;C2为六君子汤加减,功能健脾益气、化痰燥湿,并辅退黄药物;C3为五苓散化裁方,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效,并辅以和胃药物;C4以炒麦芽、炒山楂等健脾药物配伍醋莪术消积止痛;C5以当归、麦冬等滋阴养血。

3讨论

结直肠癌存在巨大的健康威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总结了过去中医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报道,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为该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做好大肠癌患者的基线和临床研究,对推进大肠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积极意义。西医以运动疗法及心理干预为主,治疗存在较多的弊端;而中医因为较少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上有较高的价值,但在未来还应与时代接轨,结合新兴医疗科技手段,从多方面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本次研究纳入的74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符合流行病学规律 ,且性别同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癌性腹水出现于肿瘤终末期,在腹膜、腹腔脏器转移后继发炎性反应,使后者分泌大量炎性液体进入腹腔且淋巴管道阻塞致使其不能及时回流、吸收而生成腹腔积液,本研究纳入病例中,远处转移患者占91.9%(68/74),符合恶性腹水发生的一般规律 ,但与证型分布差异不相关,且先发部位对中医证型无影响。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证型以水饮内停型、气阴两虚型为主,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多为肝郁脾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肾、肝、脾功能失调,三焦不能运化水湿,内聚于腹中,发为腹腔积液,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临床表现为肝郁脾虚型,随着正气愈加虚损,邪气深入,从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此时患者机体气阴亏耗,饮邪留滞淋巴, 水饮内停型患者相较肝郁脾虚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更短,为18个月(P=0.043<0.05),说明饮毒邪实致病情危重,昭示患者预后不良。对患者的用药进行聚类谱系分析可知,临床治疗结肠癌术后时以六君子汤合五苓散辅龙牡汤加减,并加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夏枯草等抗癌毒药物构建核心处方。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以虚开为主,以肝脾两虚型为主,治疗宜攻与施,坚持培本关、益气健脾,但不能营养过多,促进邪恶生长,刺激癌毒水邪,并应排毒养颜,其中,水饮内停型患者预后不佳,应及早、谨慎治疗。患者的年龄、化疗史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大肠癌并发腹腔积液中医证型分布相关。

参考文献:

[1]黄颖.中医治疗肠癌术后腹泻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09):166-168.

[2]华健. 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症状困扰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王帆,钟陆行.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09):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