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初探

张运华

东明县人民医院  山东省菏泽市   274500

摘要:医疗设备可在患者的日常诊疗、护理中充当辅助手段,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加强。所以,医疗设备也是医护工作的参与者,甚至在一些诊疗中要参与全程。医疗设备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应用的可靠性必须受到重视。现实中,一些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不佳,大大降低了医护工作者及患者使用的满意度,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是不应被允许的。为此,本文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对医疗设备管理的严峻问题的分析,探析了相应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医疗设备;设备管理;管理措施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持续发展,各个医院中为提高诊疗水平引入了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与设备,这些设备在辅助治疗方面的意义重大。但由于医院的设备种类多,每种设备都有其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在环境、管理与人为因素等的影响下,设备运行可能遭遇各种风险,难以保障设备的可靠、安全运转。为解决医院设备运行中的诸多问题,每个医院为适应现代化发展步伐,都需立足自身的设备类型与运行特点,引入现代化安全管理策略并采取多样化管理措施。

1医疗设备管理的严峻问题分析

1.1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和专业素养欠佳

现阶段,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的有关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重视设备轻视管理、重视采购忽视维修、重视医生具有的专业素养忽视维修技术人员专业素养的问题,这就造成医院的医疗设备在维修效果上存在不完善性,最终会影响医院的医疗诊断效果。在对医院医疗设施实施维修管理时,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维修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比较弱,团队人员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没有丰富的维修经验,维修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医院的维修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员储备等问题。常常在医院医疗设备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去维修,使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这就造成患者的就医感受下降,产生不满情绪,有时还会引起纠纷。现阶段,医院在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中,技术人员一般会存在以下几点明显问题。首先,技术维修工作人员的学历程度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很多人没有充分的掌握最新的维修技术与最新理论知识的能力;其次,维修技术人员常用的技术方法已经比较落后,很难将其运用到先进的医疗设备维修中,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储备;最后,医院对自身维修部门的关注度不够,工程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不够全面,没有行业发展前景,因此人员流动性大。

1.2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各级医院的管理人员均在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然而,在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却存在盲区,医院基本都制定了比较完善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就是执行力度不行及制度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其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同时,医院并未对机构人员的总量、学历要求、准入资质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其无法适应现代化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要求,主要原因在于诸多医院未能对医疗设备维修机构进行良好管理,导致管理体制无法落到实处。

1.3思想上不重视

针对当前医疗领域运行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虽然许多医院都开展了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旧有部分医院在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思想上的重视度不够。一些医院在长期的工作中更为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能否实现,并未意识到设备安全管理对医院效益的影响,不重视开展运行设备安全管理,导致设备使用时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因为医院领导层在思想上不重视设备安全管理,也就没有根据行业内对设备安全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投入更多资源与更大精力,导致设备使用时的安全风险较大,影响了设备在治疗中的作用。

2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的优化路径初探

2.1优化医疗设备应用的末端问题

在医疗设备维修问题上,各家医院应注意保持精细化的原则,不放过任何细节纰漏。针对医疗设备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其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具体而言,医院可融合精细化管理思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要求人员细致地进行记录和按流程报修,例如,临床科室若发现某设备出现不良故障反应,就要及时拨通专门的设备维修电话,找到具体的负责人员,继而由维修部门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后续维修。其中,专门维修的人员需对照设备说明和其他资料,合理分析、判断故障点位以及故障原因。对于一些特殊的、严重的故障,维修部门也可以临时组织维修团队,展开现场分析和信息记录,并合力解决故障,使设备能尽快恢复运转,保障正常的医疗需要。同时,因设备的故障不同,维修进度有快有慢,所以医院可基于信息化工具设置维修信息查询渠道,要求维修部门及时按标准上传设备维修状态信息,使前线科室能够及时掌握设备故障处理情况,以便于重新申请设备。此外,为避免出现“事后维修”现象,维修部门也要参与到设备前端采购和过程性使用中,负责定期调试设备。

2.2及时更新医疗设备,保证项目管理工作质量

对于医院中所有医疗设备,从投入使用后就应该对该设备使用全程做好相应的等级和记录工作,这样才能为后续医疗设备在进行维修、保养工作时,为维修作业人员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由原本的被动性管理转变为主动性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故障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排除故障,有效降低医疗设备发生故障问题的概率,即便是老旧设备,也能够最大化发挥其在诊疗服务中的应用效能。作为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人员,应做好每次进行设备维修养护工作后的档案资料登记以及统计记录工作,将当前设备维修后的各项信息全面、仔细地记录至微机中并做好存储管理,为后续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依据支持。举例来讲,如果当前所维修的医疗设备无法通过修复恢复使用,对此可在微机中查询与该设备相关的维修资料和工作记录,为后续设备更新、淘汰等管理提供资料依据。

2.3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各个领域都会产生丰富的数据信息,运用正确有效的数据信息能够有效节约日常工作的时间,增强工作的品质与效率。医院属于“和生命抢夺时间”的单位部门,信息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医院能运用二维码的方法去存储医疗设备维修的相关信息,方便之后使用查询。此外,有关维修工作人员需要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掌握丰富、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在日常实践工作中,一旦出现了问题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以及有关的数据支撑,去分析与探究问题,明确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及时运用网络技术与厂家的设备工程师进行联系与沟通。维修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医疗设备的真实状况,比如,它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自身的使用年限或者维修成本等内容,设计制定有效的维修方法,及时报告给对应的科室。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医疗环境下,各家医院可能面临的医疗设备管理难题是存在普遍性的,多集中在前端采购管理、使用过程的粗放管理、末端维修和监督管理几方面。这些问题都需医院付出一定的精力来予以解决,但是解决思路一定离不开精细化、系统化以及依靠新技术几方面。只要医院以真诚的、负责的态度对待医疗设备问题,切实关注相应举措的落实,相信其问题解决指日可待,也能为医院持续性发展带来更多动力。

参考文献

[1]朱国军.基于采购层面的医疗设备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2):183-184,187.

[2]蒋洪娇.医疗设备管理中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市场,2021(11):99-100.

[3]陈军胜.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必要性[J].健康大视野,2021(10):270.

[4]姜琦.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14):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