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病?教你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1

做一次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病?教你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周杨蕊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血常规是人们前往医院体检或在医院治疗的过程当中经常需要做的一个检查项目,但很多人在拿到了自己的血常规报告之后却看不懂,从而对自身的疾病疑神疑鬼。

今天,本文就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血常规检查,希望大家都能在读完本文后看懂自己的血常规报告!

1.看白细胞整体含量

白细胞是维持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细胞之一,其含量与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得到白细胞计数 (WBC)的间接数据,该数据通常是以每立方毫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来表示。正常成年人的WBC范围为4,000至11,000每立方毫升,若判断总体偏高或偏低,则有可能出现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等病情。

通过观察白细胞整体含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感染或炎症是否存在,例如感冒、肺炎等轻微疾病。但是,如果白细胞计数偏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存在很多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和感染病等。因此血常规检查只是提供一个初步的指标,需要与其他检查结合起来,才能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点击查看图片来源

2.看不同类型白细胞含量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嗜好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在血常规化验单中,它们的含量分别用百分比或绝对值表示。

下面介绍一下不同类型白细胞含量的参考值及其意义: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成年人正常值范围为40%-75%。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细胞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主要负责对抗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如果中性粒细胞含量偏高,则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炎症等;如果中性粒细胞含量偏低,则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放射线损伤等。淋巴细胞计数(LYM%):成年人正常值范围为20%-40%。淋巴细胞主要负责识别和攻击入侵人体的病原体,如果含量偏高或偏低,则提示免疫系统异常或是其他疾病的迹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正常范围为0%-5%。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虫媒病的防御。如果含量过高,则可能是病毒或过敏引起的。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正常范围为0%-1%。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对外界物质的防御,如果含量过高,则可能是过敏或某些病毒引起的。单核细胞计数(MONO%):正常范围为2%-8%。单核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一种细胞类型,如果单核细胞含量偏高,则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或骨髓、淋巴系统等方面的问题引起的。

IMG_256

3.看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是人体内负责运输氧气的细胞,这种细胞内部的血红蛋白可以与人体内的氧气或二氧化碳结合,因此血常规报告中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往往是同时上升或下降的。人们在血常规报告单上发现自己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升高的时候,说明人们的身体存在一定的缺氧状况,因此身体生成更多的红细胞用于运输氧气,而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则可能是长期的运动、体力劳动或是在氧气稀薄环境下生活,此外也有可能是发生一些影响氧气供应的疾病;而当人们发现自己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的时候,就代表人们的身体存在一定的贫血状况,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4.看血小板含量

血小板是人们骨髓中巨核细胞胞浆裂解形成的小块胞质,同时也是人体自我修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人们的血管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创伤并导致出血的时候,血小板就会逐渐附着在血管受损部位暴露的胶原纤维上并形成止血栓,同时释放出血管收缩物质与凝血物质来促进血管逐渐愈合。当人们在血常规报告中发现血小板含量降低的时候,代表凝血功能可能出现异常,而导致血小板降低的原因则主要有白血病、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而那些身体受到过严重创伤并导致血液大量流失的人也会出现血小板偏少的情况;而当人们在血常规报告中发现血小板含量过高时,就代表人们可能出现了脾功能损害、骨髓增生性疾病甚至是癌症等,这些疾病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着非常大的威胁。

IMG_256

5.看报告参考区间

在人们观看血常规报告单来判断自身健康状况的过程当中,除了通过血常规检查项目的小箭头来确认不同细胞含量的升降之外,人们还应当对照报告单末尾的参考区间来确定各类血细胞升降的具体比例。其中,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白细胞总量约为4~10×109/L,正常男性的红细胞参考值约为4~5.5×1012/L,血红蛋白为120~160g/L,正常女性的红细胞参考值约为3.5~5×1012/L,血红蛋白为110~150g/L,而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含量则约为100~300×109/L。而在对疾病的判断过程当中,人们如果发现血常规报告单的异常值仅比正常值高或低一点点的话其实影响是不大的,只有某一项指标比起正常指标高或低10~20%左右的时候才需要考虑对应疾病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