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案改善在降低黄体酮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护理专案改善在降低黄体酮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中的应用

李海莲

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理专案改善在降低黄体酮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黄体酮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理专案改善。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注射疼痛感,比较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硬结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护理专案改善应用于肌内注射黄体酮的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注射疼痛感,预防并减少注射部位硬结的形成,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专案改善;黄体酮;硬结;疼痛

黄体酮作为孕激素在临床上常用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痛经、经血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等疾病的治疗。该药肌肉注射起效快、吸收好、持续时间长,所以临床上常以肌内注射作为给药途径。然而黄体酮注射液是一种油性制剂,刺激性强,肌注时注射部位会产生剧烈疼痛。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会引起局部肌肉的肿痛、硬结,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还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严重者可使治疗中断[1]。护理专案改善是指系统地分析、控制疾病护理中的某一特定主题,以达到特定目标的一种护理质控工具,其应用范围广,可针对护理工作中的细小问题进行改进,已广泛应用于各项护理工作中[2]。本文将护理专案改善应用于肌内注射黄体酮患者中,有效降低了疼痛感,并减少了注射部位硬结形成。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黄体酮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岁;(2)需肌内注射黄体酮;(3)认知、沟通正常;(4)能配合研究和随访,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注射频率、注射剂量等一般资料相比,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组均按教科书《护理学基础》常规抽吸药物后避开局部炎症、化脓、硬结等皮肤病损处进针,注射时均选臀大肌。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取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黄体酮40mg,体位均为坐位,选择注射部位消毒皮肤,排尽针管内空气后进行肌肉注射,进针深度为针梗的2/3左右,遵循两快一慢原则:进针快,回抽无回血后缓慢匀速推注药液,药液推注完后快速拔针。 实验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具体方法如下:(1)分析相关因素: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黄体酮注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注射疼痛及硬结发生的相关因素,经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点:注射时左右两侧臀部未实施有计划地交替。注射时摆放体位不规范,导致臀部肌肉紧绷,不利于药液吸收。患者不了解药物的知识,意识不到黄体酮是一种油剂药物,注射后不容易吸收,预防硬结措施执行不到位。护士对黄体酮注射相关问题缺乏重视,健康教育不到位,流于形式。患者及其家属依从性差,未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2)改进措施:针对调查结果,本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制定黄体酮肌内注射流程及方案。避免反复选择同一地方进行注射,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正确摆放注射体位,一般取侧卧位或坐位,下侧肢体取屈曲状态,与腹壁成直角,进行注射的上侧下肢呈伸直状态,避免站姿注射,充分放松肌注部位的肌肉组织,减轻注射时的疼痛感,促进黄体酮的吸收。采用改良注射方法,取一次性5 ml注射器抽吸黄体酮40mg后,更换12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其余操作同对照组,但进针深度为针梗的4/5左右。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注射黄体酮前后预防硬结措施的重要性及操作要领,告知具体方法是注射黄体酮2h后将新鲜土豆切成薄片(厚度0.2~0.5cm),覆盖于注射部位20~30min,每天重复2~3次,用保鲜膜妥善固定,保持侧卧位状态,防止注射部位的土豆片移位。与肌注黄体酮时间相隔 4~6h后用40℃左右温毛巾敷于患者臀部,热敷时间10 min左右,待温度下降时更换毛巾。

1.3 观察指标: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注射疼痛感,比较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

1.3.1疼痛: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要求患者选择0~10中任意一个数字表示其疼痛感,所选数字越接近10,表示其疼痛感越严重。

1.3.2 硬结发生率:无硬结:注射部位未出现硬结;轻度:注射部位出现直径<3cm的硬结,无压痛;中度:注射部位出现直径3~5cm的硬结,轻微压痛,不影响注射;重度:注射部位出现直径≥5cm的硬结,质地影,影响注射。硬结发生=(轻度+中度+重度)÷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两组患疼痛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硬结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硬结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及注射部位硬结发生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疼痛(分)

注射部位硬结(n/%)

观察组

41

2.59±0.61

19(46.34%)

对照组

41

4.88±1.21

8(19.51%)

P

<0.05

<0.05

3、讨论

黄体酮是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色油状液体,是孕激素类药,有保胎、缓解子宫兴奋性的作用,肌内注射可快速吸收,临床上常用于先兆流产、黄体功能不全、习惯性流产等的治疗。作为保胎用药常需注射数日至数十日,且用量较大,加之黄体酮注射液粘稠度大,不溶于水,难以扩散吸收,肌肉注射推注较为困难,如注射深度不够,药物不能达到肌层,则可能出现局部脂肪液化、局部组织肿痛、硬结等并发症,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药物吸收[3]

肌肉注射疼痛是由于锐利针头及推药刺激局部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引起组织内致痛物质释放,这些致痛物质作用于游离的神经末梢,产生痛觉冲动传人中枢而引起痛觉。本文注射时予以更换针头,能明显减轻患者肌注时疼痛,更换针头法缓解肌注时疼痛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针头更锐利,注射时机械刺激更小。传统注射方法配药时由于针头与玻璃或塑料安培的碰触,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针头的部分变钝,且肉眼无法观察到。(2)针头外面无药液附着,注射时药物的化学刺激减少。传统注射方法配药时药物会附着于针头的外表面,注射时附着的药物会对痛觉敏感的皮肤,皮下造成化学性刺激,从而增加痛觉。更换针头后表面无附着的药液,能减轻疼痛感。正确摆放体位可以充分放松肌注部位的肌肉组织,减轻注射时的疼痛感,促进黄体酮的吸收;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土豆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外敷时经皮肤吸收,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4]

综上所述,本文将护理专案改善应用于肌内注射黄体酮的患者中,有效缓解了注射疼痛感,有助于预防并减少注射部位硬结的形成,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佩仪.注射黄体酮致局部组织硬结的防治探讨[J].北方药学,2015,12(10):40-41

[2]张艳,高珊,赵茹,等.护理专案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自我注射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5(24):7-9

[3]高红娟,张建红.品管圈活动降低肌注黄体酮致臀部硬结发生率的观察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7):2450-2454

[4]段丛菊.改良黄体酮注射方法对减轻疼痛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15(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