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早期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早期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

陶秀君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430200

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热与不明因素发热患者采取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入的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据临床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针对性护理)各有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症改善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感染性发热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采取早期针对性护理对减缓发热症状有巨大的帮助,患者对护理该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感染性发热;不明原因发热;早期针对性护理

发热是一种人体正常的病理现象,指的是人体体温超过37.3℃,导致人体发热的因素多,包括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发热是细菌感染导致的体温增高。非感染性发热是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体温中枢功能异常、无菌性坏死吸收等引发的体温增高[1]。无论是哪种因素导致的发热,都要采取降温措施,比如,患者的体温在38℃以上,有明确的指征,持续时间超过20h,需及时入院完善实验室检查或者体格检查等,医生明确患者病因后对症治疗,若不明原因的发热,医生要谨慎用药,以抗生素类药物减缓临床症状[2]。护理人员针对此类患者也要提供全面的服务,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单一、零散,护理工作有局限性。针对性护理是基于患者病症实施的护理措施,在发热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改善患者病症有巨大的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入的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据临床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1-62(42.85±4.33)岁,感染性发热24例、不明原因发热16例。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2-63(42.98±4.67)岁,感染性发热26例、不明原因发热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降温治疗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针对感染性发热患者,护理人员按医嘱让患者口服抗生素,说明每天的药物用量,并按照护理要求巡查病房,观察患者的机体功能变化,记录每天的体温变化情况。针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按医嘱减小药物用量,并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观察组:为患者采取早期针对性护理。①病情管理:护理人员对病房环境清洁、消毒,以免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室内温度保持在22℃,湿度保持在50%左右。让患者注意饮水,经常卧床休息,不要随意走动,根据发热证型及热度变化,评估患者的体征变化。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在饮食方案中坚持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让患者穿戴透气性好的衣物,若患者经常流汗,则让患者多饮水,补充充足的体液。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伴随性症状,间隔4h对患者的体温测量1次,并记录体温变化,绘制体温变化图。随着患者体温趋于正常,护理人员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向患者说明病情好转的趋势。②药物管理:感染性发热患者基于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药物治疗,若患者体温在38℃以下,无需特殊降温处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若患者长期存在发热症状,尝试为患者物理降温。若患者体温超过39℃,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为患者采取药物降温处理。护理人员针对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关注患者的机体各项指标变化,积极与患者沟通,一旦发生异常要通知医生救治,以免患者突发急性并发症。③心理疏导:发热患者全身有不适感,若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心理状态差,配合检查的依从性查。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微笑沟通方法,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及项目、治疗配合度等,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经常鼓励患者,以成功治疗案例作为引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①满意度: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及满意、不满意三项。②症状改善时间:统计发热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改善时间指的是体温降低30%的时间,消失时间是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标准差通过表示,检验值为t,计数资料概率%表示,检验值为x²,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n,%)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0

18(45.00)

20(50.00)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14(35.00)

16(40.00)

10(25.00)

30(75.00)

7.125

P

0.013

2.2组间病症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病症改善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组间病症改善时间对比(,d)

分组

n

发热症状改善

发热消失时间

观察组

40

2.62±0.51

5.25±1.24

对照组

40

3.58±1.02

7.36±2.15

t

5.214

6.235

p

0.001

0.001

3.讨论

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的病程长,就诊后需采取检查手段明确感染病菌或者发热原因,在治疗期间,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先根据症状使用药物治疗,无法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引发一定的资源浪费问题[3]。也有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医务人员应尽快明确患者的发热原因,在治疗期采取护理措施,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依从性,减轻其治疗负担。常规护理方法以病情管理为主,通过对症护理措施,尽可能稳定患者发热症状。但患者出现负面心理及依从性差的问题无法有效改善[4]。为此,为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必要性,该护理模式是基于患者需求实施的护理措施,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内容包括病情管理、心理护理及药物管理,在患者治疗各个阶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自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该护理模式的针对性强,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负担,据患者病症调整药物量,以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病情改善时间加快,为此,在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护理中采取早期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忠英,洪青香,黄娟萍. 循证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不同阶段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3):4762-4764.

[2]付继京,钱华,董宿利,宋利华,杨波,张立景. 集束干预护理在创伤患者不明原因发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5):1698-1700.

[3]莫燕兴. 集束干预护理对创伤不明原因发热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用效果及预后[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9):2939-2940.

[4]张红丽,裴华莲. 影响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