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骨折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预见性护理在骨折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陈静  ,王沁晨  ,屠名辰

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五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折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骨伤五科收治的骨折卧床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常规皮肤护理及压力性损伤预防,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的落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骨折卧床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的落实,预计并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折;卧床;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主要由于组织受到较长时间外部压力刺激而发生损伤,并与受压部位营养状况、血供以及微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因外伤导致骨折的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活动受限,部分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制动,或遵医嘱予牵引,促进骨折部位断端复位后再予以内固定或外固定手术;术后患者仍需长期卧床、制动,难以自主改变体位,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极易发生压力性损伤。部分患者需石膏外固定或牵引,石膏、牵引器具及相关医疗器械长时间压迫于皮肤、组织表面,也是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因素。此外,在外伤和手术的应激作用下,患者能量消耗增加,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量,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增加了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有调查显示[1]:骨科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超过15%,远高于医院其他科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不仅增加治疗难度,延长住院时间,还可能诱发全身感染,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预见性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整体护理理念为依托,通过预测和分析现存及潜在的风险因素,予以针对性、前瞻性的护理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发生前。本文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骨折卧床患者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骨伤五科收治的骨折卧床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7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2)符合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和影像学诊断标准;(3)需卧床;(4)认知、沟通正常;(5)入组前无压力性损伤发生;(6)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皮肤护理及压力性损伤预防,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如下:(1)风险评估:护士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应采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多次评估,鉴别出风险较高的患者,制定并执行预防护理措施。(2)健康教育:有调查表明:护理人员应积极告知骨折卧床患者及家属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重要性,采用图文结合、宣传手册、视频、案例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力性损伤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如定时翻身,经常自行检查皮肤,保持身体及床褥的清洁卫生,正确使用便盆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并掌握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知识和技能。发放健康宣教卡,强调顶防重于事后治疗,把预防压力性损伤作为最经济、最重要的压力性损伤护理方法。(3)翻身护理:压力性损伤最简便且高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及时对患者进行翻身。通常情况下,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常规使用枕头作为支撑垫,也可采用楔形翻身垫帮助患者翻身,支撑患者的背部和胸部,降低患者的劳累感。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通常采用轴线翻身法。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选择翻身方式以及合理工具,将翻身的间隔时间适当延长,增加患者舒适度。(4)局部减压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床头抬高不超过30°,以避免剪切力和骶尾部受压。搬动患者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对于限制仰卧患者,护士应指导并督促患者间断抬臀,以减轻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使用下肢皮肤牵引时,护士要重点查看牵引套下下缘包裹处的皮肤情况。气垫床能有效降低局部受压面积及垂直压力,对于预防压力性损伤效果明显。使用颈托的患者,应将软毛巾垫于颈托内面,防止因边缘太硬对枕部皮肤造成压迫,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1.3 评价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

1.3.1 压疮预防措施: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不定期抽查患者压疮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体位是否合理,评估是否及时,记录是否完整,床位翻身记录卡中记录内容是否与现有护理措施相符,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压疮预防措施落实情况越好。

1.3.2 压疮发生:根据美国国家压疮专家咨询小组(NPUAP)制定的新版压疮分期标准对压疮进行6期分级,包括1、2、3、4期及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和不可分期的压疮。

2、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的落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压疮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及压疮发生的比较

组别

例数

预防措施落实(分)

压疮(n/%)

观察组

57

93.25±2.04

0(0)

对照组

57

84.37±2.15

2(3.51%)

P

<0.05

<0.05

3、结论

2014年《压疮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第二版将压疮的名字更换为压力性损伤,指因为外界压力刺激导致的皮肤或者深层部位组织的损害,最常见的位置是骨隆突处,主要症状有病变部位的严重开放性溃疡,同时患者会感受到较大的疼痛。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明确将预防及减少院内压疮列为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之一[3]。骨科患者因外伤活动受限,体位改变较为困难,极易因局部皮肤和组织长时间受压,缺血缺氧而导致压疮。此外,骨牵引、皮牵引、石膏固定、克氏针等外固定用具的应用也可对局部皮肤和组织造成压迫,导致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预见性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既往治疗经验,准确判断疾病的发展特点、发展方向、发展趋势,采用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识别并判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及潜在的风险因素,为患者提供有序、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同时,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本文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骨折卧床患者中,通过充分评估、健康教育、翻身、局部减压等方式,有效预防并减少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晓容,刘晓云,高静.压疮的国外预防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8):1653-1654

[2]赵庆华.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骨折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8):1454-1455

[3] 陈丽娟,孙林利,刘丽红,等.2019版《压疮/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护理学杂志,2020,35(12):41-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