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支具固定护理对急性足踝部骨折肿胀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穴位贴敷联合支具固定护理对急性足踝部骨折肿胀的影响分析

聂维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第一骨科医院  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支具固定护理对急性足踝部骨折肿胀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3例急性足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划分观察组(107例穴位贴敷联合支具固定护理)和对照组(106例普通护理)。观察临床治疗数据、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结果:在临床治疗数据、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数据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支具固定护理急性足踝部骨折肿胀的效果显著,不但可以加速肿胀、疼痛消失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有利于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可以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支具固定护理;急性足踝部骨折肿胀

足踝部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骨折后会将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影响,让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会产生非常的不便[1]。当发生创伤后,因为局部的血管破裂和机体发生炎症从而将炎性因子释放就会增加静脉通透性,血浆、白细胞通过静脉渗出来,从而产生肢体的肿胀[2]。而足踝部骨折会造成严重的肿胀,如何对消肿进行有效干预,把肿胀减轻,让消肿的时间缩短,就是骨科医护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穴位贴敷属于中医疗法,可以达到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的效果,跟足踝部支具固定联合,不会对踝、膝关节的功能训练影响,也能够将骨折端的移位情况降低,防止再次损伤骨折位置血管,帮助缓解肿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3例急性足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划分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6.26±5.31)岁;对照平均年龄(36.54±5.2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纳入标准

①影响检查确诊骨折;②入院前没有进行其他治疗;③生命体征平稳。

1.3排除标准

①无糖尿病和凝血功能障碍;②恶性肿瘤;③皮肤破损和血管、神经损伤;④对红花等中药过敏。

1.4方法

1.4.1 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

对照组入院后就要进行宣教,将患侧的肢体抬高,处于功能位,进行甘露醇等消肿药物进行处理,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采用冰敷进行消肿(每日4次,每次30分钟)。针对患者的骨折状况做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注意以不要超过患者的耐受度) 。若是局部皮肤发生了张力性水泡就及时使用注射器进行抽吸减张。

1.4.2穴位贴敷联合支具固定护理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进行穴位贴敷联合支具固定护理。

穴位贴敷位置为:主穴选择血海,配穴阳溪、合谷、外关、照海、太溪、阳谷等穴位;药物选用当归、续断、龙血竭、白芷、桑白皮、天花粉、红花、骨碎补、黄芩、香附、姜黄、自然铜、羌活、马钱子 (制)、螃蟹、细辛、防己、大黄、土鳌虫、樟脑、紫草,辅料为菜油、白凡士林、水杨酸甲等制作成药糊,贴敷以上穴位中。贴敷时间为:每天2次,每次4-6小时。注意贴敷时间,药物刺激性强减少时间,药物刺激性弱,增加时间。保证敷贴牢靠,不要发生药物脱落的情况。远离黏膜避免刺激。支具运用我院的足托,近端小腿中上段,远端比足趾长1厘米,支具的内侧以海绵衬垫,可以将压力性损伤防止,4条能够调节松紧度的自粘带。进行支具固定也可以让患肢踝、膝关节做屈伸的训练以及直腿抬高联系。在进行涂药时需要去掉支具,等待药液吸收完成后再将支具重新固定稳定。

1.5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数据:观察手术后住院、肿胀消失、疼痛消失的事件数据。

(2)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观察背屈、跖屈、VAS评分、AOFAS评分的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软件SPSS22.0分析,计量用(±s),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治疗数据

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1。

1 临床治疗数据对比±s.d

组别

n

手术后住院时间

肿胀消失时间

疼痛消失时间

观察组

107

6.32±3.15

9.89±2.43

2.43±1.27

对照组

106

14.38±3.54

17.58±3.53

6.32±2.21

t

5.957

8.923

5.136

P

0.000

0.000

0.000

2.2 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

观察组数据比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2。

2 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对比±s

组别

n

背屈(°)

跖屈(°)

VAS评分(分)

AOFAS评分(分)

观察组

107

13.45±0.31

42.57±6.42

1.78±0.53

84.58±8.73

对照组

106

10.43±0.68

31.39±5.18

3.34±1.47

66.58±6.51

t

8.751

6.817

9.485

8.310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伴随建筑工程的增多,发生创伤骨折的情况也在增多。足踝位置的皮肤软组织比较薄弱,当外力作用于足踝部时基本上没有缓冲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很容易发生骨折[3]

。当踝关节发生骨折后,骨折部位最常出现的就是肿胀,受伤后的24-72小时肿胀的情况会达到高峰。患者在发生骨折后,这种突然的受伤会让患者产生恐惧的情绪,而因为骨折产生的疼痛和自身的焦虑会降低他们的依从性,而在骨折的早期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消肿方式,就会加重局部的肿胀,延长肿胀的时间[4]

中医认为产生肢体肿胀的根本原因是气血津液输送的失常,骨断筋伤,气滞而血瘀,水液停滞故而产生了肿胀。而现代医学认为因为局部软组织被损伤,导致血管发生破裂,增加了血管壁的通透性,炎性因子大量渗出让机体发生肿胀。本次实验研究运用穴位贴敷和支具固定结合来将足踝部骨折的肿胀进行缓解,穴位贴敷可以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但有药物达到穴位的刺激,还有药物本身具有的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的作用,每种药物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利用药物刺激穴位,将经气激发,把经脉的功能调动,也就达到了调五脏、行气血、和阴阳等的作用。而且穴位贴敷直接作用于病灶,通过皮肤吸收,药力的效果会更好。再与支具固定相结合使用,可以稳定骨折端固定,不仅能够将骨折端不稳损伤局部血管的问题减小,还能够对血管渗出造成的肿胀改善,通过骨折端有效的固定能够将局部疼痛减轻,将患者的恐惧情绪改善,从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让其能够将自主功能训练提高,可以帮助血液更好的循环,从而降低肿胀的的情况[5]

本次研究结果为,在临床治疗数据、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数据更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本实验主穴贴敷在血海穴,此穴位是足太阴脾经,有着引血归经、活血化的功效。血海穴不但可以将淤血去除,还能将血液循环促进。配合穴位阳溪、合谷、外关、照海、太溪、阳谷可以达到活血行气、化瘀止痛的目的。药物使用当归、续断、龙血竭、白芷、桑白皮、天花粉、红花等都可以达到接骨续筋、行气止痛、消肿之功。研磨调制为膏剂,帮助局部血液微循环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支具固定可以帮助患者对局部疼痛减轻,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尽早开始早期康复训练。

综上所诉,穴位贴敷联合支具固定护理急性足踝部骨折肿胀的效果显著,不但可以加速肿胀、疼痛消失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有利于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可以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思周. 中医正骨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J]. 婚育与健康,2022,28(24):191-193.

[2]王丽莉,孙轶君,郭金凤. 下肢骨折患者不能"躺平"[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2(12):25.

[3]姬强明,王金法,费红良,等. 穴位按压联合活血散瘀方在跟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9,25(4):150-152. 、

[4]邵敏. 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中药足浴辅助治疗跟腱断裂32例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7,52(3):199.

[5]王家辉,周密思. 穴位点按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肿胀疼痛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16,48(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