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整体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郑艳 ,周莉 ,郑秋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接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复数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肝功能、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LT、AS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与肝功能水平。

【关键词】整体护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护理效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十分常见一种肝病,具有病程时间长、传染性强、传染途径广、病情复杂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在发病后,对其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均具有严重的危害。而该病患者的治疗周期往往比较长,且均需隔离治疗,患者常常出现不良情绪,不配合相关治疗,而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在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将其治疗依从性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体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接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通过单复数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22,患者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为(46.89±3.4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为(5.12±1.2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6:21,患者年龄为26~68岁,平均年龄为(48.12±3.7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为(4.41±1.52)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具体做法如下。(1)心理护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逆反心理,且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害怕遭到社会的歧视,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因此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首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通过面对面交流沟通安慰其不良的心理情绪,向患者介绍正确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及相关隔离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每日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2)生活护理。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时间持续到症状好转和黄疸明显消退,之后可在室内散步,随着病情的逐步好转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觉疲乏为度。轻度无黄疸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必卧床休息,可适当活动,同时应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多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类食物,避免食用粗糙和刺激性食物,限制钠盐的摄入量。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及富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食物摄入,以保证肝细胞内糖原的含量,增强肝细胞的再生与抵抗力,减少蛋白质消耗。(3)用药指导。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易反复、且病程长,应遵医嘱按时按量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坚持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并注意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认知。(4)出院指导。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合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戒除不良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愉悦的心情。强调规律用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一旦发现异常应及 时来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肝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清晨取患者静脉血4mL,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心理状态,其界值为50/53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

干预后观察组ALT、AS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肝功能水平对比  ±s,U/L)

组别

例数

ALT

AST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7

125.36±18.23

45.12±19.37

114.14±18.76

50.31±15.26

对照组

47

124.85±17.87

89.26±20.18

113.82±19.13

79.25±16.92

t

0.160

12.624

0.096

10.161

p

0.873

0.000

0.924

0.000

2.2心理状态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7

69.54±4.21

40.73±4.11

67.26±6.15

42.17±7.93

对照组

47

69.73±5.02

54.93±4.26

67.39±5.98

52.34±7.58

t

0.232

19.191

0.121

7.417

p

0.817

0.000

0.904

0.000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且较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长期刺激下极易引起重型肝炎、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等疾病,从而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是乙型肝炎流行的高发国家,其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约有1.5亿人,约占全球的1/3。当前由于没有根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的措施,大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了悲观情绪,不但加重了患者病情,同时也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的同时,应配合有效护理以提升疗效。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属于一种临床运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以患者出现的问题为实际出发点,通过患者的疾病情况为主要依据,按照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以及精神等方面的需要,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中,首先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患者整体感受及舒适度的提高,可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而产生的负性情绪。此后,主动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和帮助,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护理人员通过严格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服药,并提前告知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能够避免其出现害怕、恐惧心理,从而降低了因服药不定时以服药不合理对患者自身造成的影响。从饮食入手,树立科学膳食计划,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快疾病的康复速度。出院时的相关指导,主动告知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叮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能够提高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加快术后机体的恢复速度。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 ALT、AST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SAS、SD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提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及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通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与肝功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洁,樊方雷,周美芳.亲属参与配对式护理模式在ICU重症肝炎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12):106-109.

[2]张颖,贾慧,张文凤.现代化健康教育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干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22):4201-4204.

[3]郭竞心,王璇.前馈控制护理联合临床路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9):121-124.

[4]张丹.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02):94-98.

[5]陈艳,谢小卉,颜小玲.行动导向宣教结合奥瑞姆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西藏医药,2022,43(06):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