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精准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茹彩琴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  曲靖市  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所带来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接诊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数据,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救治,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经过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护理。在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持续时间、MESSS评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残疾率及死亡率。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分诊及急救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MESSS评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残疾率和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过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缩短其急诊分诊及急救持续时间,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并降低其残疾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精准优化急诊护理模式;急性脑梗死;残疾率

引文: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具有病情发展快、发病急、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当前,临床上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恢复缺血的大脑半暗带供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早期治疗被证明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紧急救护,能够显著缩短诊断、分诊及转运时间,并提高抢救效率。为了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紧急救护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回顾性研究了我院接诊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研究结果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6月至12月在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包括12名男性和8名女性,年龄范围为25至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12±2.37)岁,患病发作至就医时长在1至24小时之间,平均为(12.23±1.59)小时。患者的梗死部位分别为基底节区10例、脑5例和丘脑5例。对照组中,包括11名男性和9名女性,年龄范围为31至9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12±3.43)岁,患病发作至就医时长在3至24小时之间,平均时间为(11.43±2.14)小时。患者的梗死部位分别为基底节区8例、脑叶7例和丘脑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P > 0.05),这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为保证研究合法合规,所有患者在参与研究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包括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进行心电监护,遵医嘱协助吸氧,协助医生进行脑 CT 检查、血常规检查及凝血功能检查,为其开放静脉通路,然后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观察组患者接受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在成立的脑梗死急诊护理流程小组的指导下,由急诊科医生、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小组,在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后,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护理流程图,优化并细化各个环节,按照护理流程图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1]。在患者入院后,急诊科预检台的护理人员在三分钟内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了解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协助患者家属挂号。为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将其转运至急救室。急救室的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通知神经内科和影像科的医生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在患者进入急救室后,对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协助其吸氧,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并采集血液标本。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将床头抬高15°~30°,以促进其脑部血液的回流。接着协助影像科的医生对患者进行脑CT检查,同时评估患者是否具有进行溶栓治疗的指征。若患者具有进行溶栓治疗的指征,及时为其开放第二条静脉通路。询问患者家属是否有头部外伤史、出血史或药物过敏史,是否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稳定其情绪,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抢救。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密切监测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溶栓治疗后,我们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瞳孔对光反射异常及双侧瞳孔不等大等情况,积极预防其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

1.3观察指标

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急救维持时间。用改进版的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脑中风量表 (MESSS)来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等级。患者得分更高代表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同时,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残疾率以及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数据用百分比衡量并采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进行急诊分诊所用 的时间、 急救持续的时间及 MESSS 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所停留的时间和急救持续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 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进行急诊分诊所用的时间、 急救持续的时间及 MESSS 评分的比较(

组别

进行急诊分诊所用的时间(min)

急诊持续的时间(h)

MESSS评分

观察组(n=20)

0.89±1.6

2.18±0.19

13.73±4.81

对照组(n=20)

2.62±0.42

3.96±0.72

18.04±5.31

t

4.136

9.472

6.793

P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 残疾率及死亡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发生损伤、残疾和死亡的比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 残疾率及死亡率的比较 [%( n) ]

组别

例数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

残疾率

死亡率

观察组

20

5.00(1)

1.50(3)

0.00(0)

对照组

20

1.50(3)

25.00(5)

25.00(5)

X2

4.135

6.793

4.993

P

<0.05

<0.05

<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中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实践表明,如果未能及时救治,患者的神经功能将出现不可逆性损伤。人体大脑对缺血状态的耐受时间通常为5~10分钟,小脑为10~15分钟,延髓为20~25分钟。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依然存活的早期阶段,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合理、优质的急救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救治,可以显著缩短诊断、分诊和转运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3]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护理过程中,接受急诊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所和急救治疗方面,用时更短(P<0.05)。同时,在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损伤、残疾率和死亡率等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比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见,通过优化的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不仅能够显著缩短诊治时间,更可以有效地减轻神经损伤,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周明丽.溶栓流程优化护理在改善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10):3.DOI:10.3760/cma.j.cn221370-20191008-00530.

[2]胡芳.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22, 20(1):4.

[3]盛玲凤,汪月.精准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22, 3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