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发电及相关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相关技术研究

赵成羽

上海电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245

摘要:近年来,各个行业的生产加剧,对煤炭资源、石油能源的利用率不断上涨,我国的能源储备量逐渐降低,面临着相对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因此,人们需要意识到能源问题的重要性,需有效缓解能源危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关注度较高的项目,通过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够改善生存环境,还能够有效满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处理,相比于水力发电以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无噪声、无污染,而且故障几率较低,对设备的维护相对便捷。另外,在光伏发电中最大的优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满足发电的保障,因此光伏发电技术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拓宽。基于此,本文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相关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并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研发的深入,人们加大了对技术的关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类型,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也实现了应用范围的拓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近年来,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提升,我国也制定了诸多的环保政策,可再生能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当前能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的支柱,通过光伏发电技术应用能够满足人们的用电上涨需求,还可以实现发电成本的降低,满足经济环保等多方面要求。然而,在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中存在着不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这也是当前光伏发电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特点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发电过程简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过程非常简单,不会涉及到诸多的机械零部件,在发电系统中包含着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逆变器等,主要是电子元器件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管理,基本上能够实现无人值守操作非常便捷,而且故障率较低,成本投入少。第二,发电稳定。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方便,容易获得,可以就近满足电力资源的输送,避免了远距离输送造成的资源损耗,而且发电过程相对简单,能够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促进了供电效率的提升。第三,应用范围广。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只要在有太阳的区域便能够使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冷却水,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在沙漠、戈壁滩等极端环境下达到运行要求。另外,光伏发电可以与建筑物进行灵活运用,不需要额外占用土地,满足了资源的节约。第四,使用寿命长。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中应用到的电池寿命非常长,能够一次投资获取长期利益,而且电池规模相对灵活,能够应用在小型的发电方面,也可以满足中型电站的设置。第五,清洁,无污染。相比于以往传统型的化石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会存在因能源的过度利用而导致的后果。

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一,面临着弃光现象。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并网冲突,尤其在我国东北、西北以及华北等地在发电企业生产中,主要以煤炭资源作为主要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而且政府也给予了补贴,再加上这些地区日照充足,兴建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数量在不断的增长,这些地区出现了多种能源的应用,导致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调峰能力不足。另外,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消纳困难,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国家政策,实现了装机总量的提升,以往的传统型输电通道被占用,而输电通道无法消纳众多的电力资源,会造成电网限制光伏发电并网容量,这一情况将会产生能源调用与优化的影响。为了解决光伏发电中存在的弃光现象,需要跨区域建立输电通道,将富余的电力资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解决用电难问题,也满足就地消纳能力的提升。第二,原材料有限,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在2011年,新能源发电技术应用中采用的新能源电池包含着多晶硅电池,我国的多晶硅产量已达到9万吨,为了满足使用需求进口量也高达6.5万吨。截止到2018年,我国的多晶硅产量已经高达25.9万吨,进口数量也增长至14万吨。也就是说,虽然国家经济发展产量得到了提升,但是在使用需求方面仍然面临着较高的困难,这一情况将会限制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进步。另外,在技术方面,我国积极实现对技术的研发与探索,但是仍然存在着技术攻克难点,而且缺乏高端技术人才,资金的投入力度有限,导致了很多技术的研发滞后。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满足与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3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相关技术

3.1 通信工程与太阳能照明灯

太阳能照明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主要是指在白天通过太阳能板吸收太阳光作为能源储备,在整个过程中会应用到电池储备能源,然后转化为电能之后,实现夜晚的照明要求。在夜间太阳能照明灯会将白天收集的能源进行释放,为夜间提供相应的电能支持,满足了夜间照明的持续性,节约了传统型的电力资源。完整的太阳能照明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包含着光源、蓄电池、电池板以及电量控制设备,通过完整的配套系统能够在运行过程中直接产生直流电,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内置的逆变器转化成220伏的交流电,然后再将交流电供应到照明系统中,维持照明灯的亮度与时长。与我国传统的路灯相比,太阳能照明灯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了节能、环保等诸多应用优势,也就是说,太阳能照明灯属于亮化照明技术,只需要单次投资便能够达到长期的运营要求,费用较少,而且安装便捷,使用寿命较长。在太阳能照明灯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环境影响较小,也不会因照明灯的运行给环境带来破坏,而且,在太阳能照明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没有较高的资金投入要求,降低了各个环节的费用支出,实现了一举多得。

3.2 太阳能水泵

太阳能水泵的运行原理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相似,主要是在水泵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水泵运行系统的优化,还能够在原有制造基础之上突破发电环节的限制,提升了运行效率,减少了水泵运行过程中故障的维修难度,也有效实现了价格的控制。通常来说,太阳能水泵主要应用在光能水泵站中,设置逆变器满足交流电与直流电之间的转换,为太阳能水泵运行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可以创造相应的运转条件,确保太阳能水泵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的提升。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在应用过程中具备着较高的节能环保价值,太阳能水泵在应用过程中,运行消耗的成本远低于普通井水泵,能够节约后期的设备维护费用,但是在太阳能水泵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充足的太阳能资源支持,也需要较高的资源储备条件才能够达到太阳能水泵的正常运行要求,如果无法满足将会影响到运行效率。

3.3 动车组太阳能光伏系统

我国的高铁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在高铁的运行过程中通过与太阳能光伏技术的融合,能够满足运行效率的提升。在高铁运行过程中,借助Matlab系统促进了运行的完整性,提升了高铁事业的发展速度。在高铁运行过程中应用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包含光伏阵列、蓄电池以及控电器。根据动车组的运行要求进行光伏阵列的配置,通常来说,光伏阵列在配置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满足电池组的设置,而且需要对相关配件进行分析,达到运行的合理性。电池组件的相关构造需要严格遵循工程项目实际需求,结合动车运行状况开展作业,利用串联电池以及并联电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动车组的运行提供支持,降低在高铁车辆运行中存在的能源消耗,满足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价值的体现。

3.4 光伏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在建筑项目施工以及安装施工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均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现如今,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步实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光伏建筑一体化运行原理非常简单,主要是在建筑物的顶部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的安装,将光伏系统与建筑项目施工电路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能够将电力资源应用的作用进行体现,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用电要求,也能够满足电子设备的运转,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对电力的消耗。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或者供电不足,而导致工程施工中的断电现象,严重影响到项目进度,此时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能够确保各类设备的稳定运行。结合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具备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具备着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达到工程项目施工的保障。然而,光伏建筑一体化施工技术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想要进一步实现技术应用价值的体现,必须要满足应用逐渐的完善,而且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技术研发,确保技术应用更加安全与稳定。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光伏发电技术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具备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光伏发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对环境的破坏,受到了众多专家和企业的认可。为了满足光伏发电技术应用范围的拓宽,需要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加大对技术的研发,满足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利用合理技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并网成本,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赵俊林,秦虹,申雨慧.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及其应用[J].大众标准化,2019(17):47-48.

[2] 宋科,曹建福,谭亚丽.光伏太阳能跟踪系统及同步控制技术[J].电子设计工程,2019,27(22):43-47.

[3] 王韬.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综合评价及应用前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8):235-236.

[4] 方刚剑.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探讨[J].智能城市,2019,5(11):81-82.

[5] 任振宇.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施工技术解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9):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