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分析

陈梅

依安县中医医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500

【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使用优质心理护理模式,干预后对比两组SAS及SDS评分、SF-36评分及MBI评分。结果研究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纾解脑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生存质量,减少疾病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梗死;生存质量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十分常见的类型,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对神经功能影响较大,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1]。脑梗死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脑部血管梗阻程度的加剧,患者会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2]。脑梗阻发生的部位不同,患者的具体表现也不同,当梗死发生在前循环中,就会产生感觉障碍和偏瘫,还会造成视野缺损;若梗死发生在后循环即脑干和小脑,则会出现走路不稳、运动受限等平衡障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7.63±6.82岁,研究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7.48±6.5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使用优质心理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耐心的给他们介绍病房内设施的使用方法,并尽量使他们保持原有的合理的生活习惯,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在休息时间时,尽可能减少人员走动,禁止高声喧哗,给他们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针对性心理干预

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运动、感觉、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后遗症,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给家庭造成的负担较大,很多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一定的自责情绪,可能出现低落、消极、放弃治疗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展开一对一的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和日常喜好,在护理工作中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意见的选择。时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耐心展开纾解和劝慰,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组织开展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敞开心扉,积极参与社交活动。邀请恢复较好的患者分享治疗心得,使患者之间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良好关系。

(3)提供强大的情感支持

提醒家属多抽出时间陪伴患者,在他们面前不要流露出消极情绪,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回忆曾经美好的记忆,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为他们提供强大的情感支持,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和意志。护理人员也要主动为患者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从。

1.3观察指标

①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综合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分数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

②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分(SF-36)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得分越高表示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研究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研究组

34

48.32±4.56

49.16±4.73

对照组

34

51.47±4.88

52.34±5.02

t

-

2.75

2.688

P

-

0.008

0.009

2.2两组SF-36评分及MBI评分对比

研究组SF-36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SF-36评分及MBI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SF-36评分

MBI评分

研究组

34

46.35±4.41

73.61±8.72

对照组

34

42.87±4.93

67.84±8.56

t

-

3.068

2.753

P

-

0.003

0.008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因为部分血管阻塞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使其正常功能产生障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增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另外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3]

脑梗死早期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通常有较好的恢复效果,若是病情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后续很可能产生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永久后遗症,使他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在脑梗死的恢复过程中,适宜的护理方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和认知障碍程度。常规护理方法强调对患者身体指标的关注,容易忽略他们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无法满足脑梗死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优质心理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心理访谈、沟通交流、合理宣泄等方式展开劝慰与纾解,有利于他们的认知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本研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使用优质心理护理模式,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可以纾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他们对抗疾病的意志力,促进病情的恢复。

综上,心理护理可以缓解脑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尽量得到恢复,也提升了后续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桂莹,宋田田,杨海新.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22):64-66.

[2]霍颖.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状态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03):353-356.

[3]施丽华.共情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06):992-993.

[4]靳一鸣.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0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