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待中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不同态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教师对待中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不同态度

王小倩

漳州市长泰区陈巷中心幼儿园  福建省漳州市 363900

【摘要】: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中班幼儿各个方面发展都还没有成熟,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本文针对攻击性行为,采用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以中班幼儿作为研究调查的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攻击性行为多发生在男生之间,且较常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时间是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  攻击性行为  态度  教育建议

一、问题提出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从与家人的交往扩大到与同伴与老师的交往,他们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幼儿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健全性决定了幼儿与同伴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有矛盾势必就会引起同伴之间的冲突,势必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所采取的应对方式都各不相同,有些教师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相对比较适宜,但有些教师的处理方法则会存在一些问题,譬如不管事件的起因如何,就只会一味的责备和制止【1】。而这些存在问题的处理方法既不利于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因此,教师对待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减少和控制攻击性行为,应当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帮助教师提供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策略,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2】。此次研究通过对中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及教师的态度和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本人所在的中三班的37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9人,女生18人。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

  1. 观察法:选择各个区域活动中的幼儿进行观察
  2. 案例研究法:本文对几个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观察研究,选择个别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

    男生和女生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比例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在本班幼儿中,男生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次数明显多于女生。男生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次数比例占全班的百分之六十一,女生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次数比例占全班的百分之三十九。

(二)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时间段

    本班幼儿在发生攻击性行为最多的时间段是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比例占所有攻击性行为的35%;其次就是自由活动,占28%;然后就是户外活动21%;最后是集中活动,占11%。其他时间占5%。

【案例1】在区域活动时,部分小朋友们喜欢在美工区玩,有一个材料是叫“马赛克”画,老师要求的玩法是2个小朋友合作一起玩,在玩的时候,小吴跟小蒋是一组的,但小蒋能力比较强,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为什么要跟小吴合作,然后就不让小吴玩,小吴不同意,然后就发生了争执,小蒋就伸手打了小吴一下,两个人就打在一起了。

【案例2】在益智区玩的时候,小林先进来,先拿到的一个材料,已经玩了有3分钟了,然后小李进来也想玩这个,就跟小林抢,小林不愿意给,说这是我先拿到的,为什么要给你,小李不乐意了,就把小林推到了。

从以上2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发生最多的时间段是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发生攻击性行为也主要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别人,往往会为了抢夺一个玩具、材料而吵架、动手,所以攻击性行为就多了。中班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和自我中心的意识仍然存在,所以在同伴之间会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他们都是因为自己没有玩到自己想要玩的玩具或想要的材料,从而通过动手想要争抢来获得,让自己能够玩到自己想要玩的玩具或材料【3】。

(三)教师对待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态度

    本班教师在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主要以鼓励幼儿忍让和惩罚攻击者的态度为主。

  1. 鼓励幼儿忍让的态度

【案例3】:在要进行集中活动时,幼儿搬椅子到位置上时,小菲占了小俊的位置,还把小俊推开,两个人争执了起来,在那互相推搡,老师看见了,就叫小俊不要和小菲争,要让着女孩子,坐在旁边就好,要上课了,不要影响别人。

教师这种让幼儿忍让的态度,主要是不想浪费她上课的时间来协调幼儿,其实教师只要稍微花个2--3分钟就可以解决了。教师这种鼓励幼儿忍让的态度会让幼儿变得胆小怕事。

  1. 找出原因,妥善处理的态度

【案例4】:在吃午饭时,小寒把自己不爱吃的香菇丢到小佳的碗里,这时小佳很生气,把香菇挑出来丢回小寒的碗里,并打了小寒的手,这时教师就过来询问为什么打架,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事情的始末后,教师批评了小寒,不该把自己不吃的东西放到别人碗里,并且不可以挑食。同时也批评了小佳,不该动手打人,发生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告诉老师。

    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有详细询问,了解原因,并且也妥善处理,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教师找出原因妥善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可以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对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建议

(一)为幼儿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作为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平台,这样更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这种自己独立解决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学会倾听,从中获得相关的经验。这样就会懂得,以后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不是通过暴力来解决,而是通过协商。

(二)找出原因,妥善处理

作为教师,不应该急于批评攻击者,而是要详细询问,了解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引导幼儿调整自己的方法,让幼儿认识到这种行为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帮助幼儿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指导和培养

教师应该多引导幼儿学会诉说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想法,帮助幼儿归纳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引导幼儿们自己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梁玉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 ;1002 - 0845(2012)02 - 0129 -04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

【3】景瑛;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及对策;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浙江绍兴312000

【4】苏丽;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天津南开区第二十二幼,天津3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