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王亚秋

伊春市友好区第二小学

内容提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主动参与

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新课导入,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新课导入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小学数学要有趣的导入新课,有趣的导入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的导入可以归纳四种导入方法:(一)、故事导入,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正方形、长方形周长”时,可以引用小猫,小狗比赛跑的故事进行导入新课。(二)、悬念导入,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例如,在教学“集合”内容时,可以引用“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去看电影,每个人都买一张电影票,却只买了三张,这是为什么?”。(三)、实践导入,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教学“认识年 、月、 日”时,让学生亲自观察任意两年的年历,从而发现年历中的数学知识。(四)、游戏导入,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游戏导入就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做游戏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可以让学生做站起游戏来理解数学知识。

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思维不成熟,使得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引入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真正把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核心内容进行培养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挑选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与时俱进运用信息技术使得小学生始终维持高度的学习自信心,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后会自主进行自我探究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变得趣味盎然,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指导,激发小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借助电脑软件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小学生展示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小学生直观的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教学内容,构建互动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参与度,为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三、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发展学生数学形象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不仅仅有图片、视频、文字而且还有直观的教学环节,使得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直接符合学生的教学需求,引入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面对小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吸引学生,投身于数学课堂之中进行主动学习提升了课堂的积极参与程度,使得小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有利于预期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素质的有效提升。

四、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许多例题插图中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教师可自主选择使用或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的插图包含了学习“比多少”的多方面信息,教学时可以提出“还可以比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通过丰富的变式使学生加深对“同样多”“多”“少”的理解。

教材中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农家小院、小猴吃水果、看谁拿的对、喂小鸡、快乐的周末、郊游、堆雪人等,教师在教学时要巧妙地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进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激发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就会挤时间学习。”数学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加强数学文化研究,才能更好的将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理解数学、实现数学文化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真正的回归。

姓名:王亚秋

联系电话:13846668656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上甘岭镇机关小区6号楼

邮编:1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