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蜗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教育案例《蜗牛》

赵淼文

淮安市林集中心幼儿园 江苏省 淮安市223200

摘要:好奇、好问、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身边的周围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兴趣,启蒙期的幼儿小脑袋里总是有无数个问号,他们会对身边一切未接触过的东西感兴趣。大到日月星辰,四季交替;小到飞禽走兽,秋叶飘落。同时这一阶段提问的次数是一生中最多的,当然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组织幼儿进行科学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认识周围世界开始的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也是一条以科学育人的重要途径。因此,设计了本主题的探究活动《蜗牛》。

关键蜗牛 生长特点 粘液的作用  食用价值

案例描述

本次活动是一节科学探索类的活动由于场地限制不能让孩子进行实地探究。因此,经过简单地讲述蜗牛的生活习性后,教师提前请家长带着幼儿去田间地头寻找蜗牛同时,请家长们把孩子们在田间、花园、小区草坪寻找蜗牛的情景通过照片来反应出来。这是本次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活动开展前,老师将孩子们找寻蜗牛的照片放到了大屏幕上,请孩子们看一看说一说自己是在哪里找到蜗牛的并且在找寻蜗牛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捉到蜗牛后,你仔细观察过它么?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将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看不到自己一样。每个孩子都想说出自己的答案。有几个孩子都没等老师请他发言,就脱口而出说出了答案。教师请刚才抢答的刘邦哲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你是在哪里找到小蜗牛的?”他兴奋地回答:“我和奶奶在小区里头的草坪下面发现的啊!找了好久才找到呢!而且,我是用一个小盒子将蜗牛装起来的,蜗牛摸上去滑滑的可舒服了。他的小脸也因为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而憋得通红。师:“刘邦哲讲得非常好,他讲出了自己是在小区门口的草坪下面发现蜗牛的,而且他找到蜗牛后很小心的将蜗牛放在小盒子里。但是上课你想发言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齐声回答:“要举手发言,老师请到你才能回答。” 借此契机,我不仅初步让孩子们感知了蜗牛的习性并对孩子们进行了常规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接着,我又进一步提问:

那你们知道蜗牛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吗?孩子们有的说住在花坛下面,有的说住在田里,教师进行了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原来呀蜗牛喜欢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第一个环节:知道了蜗牛的生长环境之后,教师请孩子们把蜗牛拿出来自己观察看一看你的蜗牛有什么特点,找找它的眼睛在哪儿。紧接着教师播放PPT,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蜗牛的各个部位名称(触角、眼睛、腹足、壳)及特点(眼睛长在后面的触角上)同时,孩子间可以小范围地讨论。第二个环节:教师让孩子们自己将蜗牛放在一张白纸上,观察蜗牛是如何爬行。由此发现,大部分幼儿对蜗牛的外表特点和描述的文字非常感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的视角和关注点不同,那么要怎样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呢?因此教师有意识地抛出了问题:“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会有一道黏黏的白线?”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孩子们刚才观察蜗牛爬行的时候,你们在蜗牛爬过的地方发现那条白线是什么了吗?”幼:“有一点湿湿的,像水一样留在了纸上”师:“嗯,你是这样想的,那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的呢?”幼:“我的蜗牛不肯出来,它是不是害羞啊。我都没有看见他爬行的样子。”师:“除了他说的蜗牛不出来,已经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想法了喽,现在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和你们想的是不是一样的呢?”播放视频,请小朋友们认真观看。师小结:经过观看视频,孩子们了解了蜗牛的腹足呀其实就像一个吸盘,但是吸盘要牢固吸在某个光滑的表面上就要有一定液体,以防止漏气因此蜗牛在爬行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分泌粘液,防止跌落。蜗牛天性胆小,你用手去碰它,它就躲在自己的房子里面里不出来喽!第三个环节:蜗牛的作用及食用价值。教师出示了蜗牛做成美味的图片,请幼儿来欣赏,随即教师提出了问题:“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蜗牛可以做成许多美味的佳肴,那你们知道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由于幼儿缺乏经验,在回答问题时都是猜想式的,一半说是害虫,还有一半则说是益虫,教师最后告诉幼儿说蜗牛是害虫,因为它们会吃农民伯伯田里的菜。

另外,在这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请幼儿帮助蜗牛准备几种不同的房子让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将蜗牛的家设置在自然角,让孩子们能进一步观察蜗牛,得以继续下面一系列的科学延伸活动,如: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的大便为什么不一样?蜗牛怕什么味?等等。

案例分析

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往往体现在幼儿与周围环境、材料互动时的表现。在本次的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幼儿从对蜗牛的兴趣出发主动地参与活动,积极地动手探索去发现蜗牛的奥秘科学活动和其他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其他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授幼儿经验,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而科学活动则不同科学活动倡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合作探究,真正了解他们想知道的东西。在此类活动中他们学会自我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将会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幼儿的潜在的能力得以发挥到极致

案例反思
    幼儿天性好奇、好问,生气勃勃,生来就充满着探究热情,喜欢探索周围世界中未知的事物,个个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在游戏中进行探索、大胆尝试,在游戏、生活中发现问题。科学探索活动是一个需要互动的活动,教师是引导者,起辅助推动的作用,为幼儿提供活动中所需的场地、环境、材料,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使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与自由发现的满足;而幼儿才是这整个活动中的主导者,他们的探索来源于教师的活动设计与材料支持。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二者之间的互动对于主题活动的组织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蜗牛”的这一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主题思路清晰,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整个环节层层递进,教学的氛围比较轻松、活泼,孩子的兴趣比较浓厚。教师尝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进一步把探索活动向了高潮。在这种幼儿主动、积极探索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应首先体现辅助者的作用,为幼儿提供有关主题教学活动相关资料及探索活动所需的场地、环境、材料时间等等,幼儿自由、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当幼儿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应随机应变,将已经出现的事情变成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通过探究来发现为什么蜗牛躲在自己的房子里,从而去寻找到蜗牛不肯出来的原因。不足之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及时解决幼儿已经出现的突发性问题,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这一点做的还不够,没能做到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为幼儿进行考虑
    其次在最后一个活动环节时,当教师提出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时,由于幼儿缺乏经验,对事物的认识有限,探究容易停留猜测的阶段。这时往往教师就需要给幼儿提供相应的帮助了教师可将此问题抛给幼儿,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这样幼儿就没有成功后的快乐、自豪感了。如果作为活动结束后的任务,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带着他们去网上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还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互动,为以后自然角的观察打下伏笔,相信下次组织这样深思熟虑后设计的活动,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