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及TNF-α、hs-CRP水平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及TNF-α、hs-CRP水平影响分析

刘振发

北京市 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100080

【摘要】目的:观察龋齿患儿应用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肿瘤细胞因子)、hs-CRP(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就诊于本院牙科的64例龋齿患儿作为治疗对象,遵循随机分配对照原则,将之随机纳入常规组(予以常规充填治疗)、实验组(予以非创伤性充填治疗),两组分别32例。结果:实验组充填优良率较常规组更高(P<0.05);实验组充填后3h疼痛评分以及充填后7d的炎症细胞因子TNF-α、hs-CRP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效果更佳,可以下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疼痛刺激。

【关键词】小儿;龋齿;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疼痛;TNF-α;hs-CRP

龋齿的发生是因为饮食不当、刷牙方法不正确所致,从而导致牙体组织被病菌侵袭,属于一种感染性口腔疾病,在小儿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充填技术可以修复龋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小儿低龄,心里畏惧,尤其是传统充填修复过程中所用的高速涡轮仪器带来的噪音、不适感,容易加重小儿恐惧心理,影响治疗进程[2]。因此,另寻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技术,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恢复身心健康,意义重大。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相对新颖,能够在清除坏死组织的同时保护牙体组织免受损伤,无需使用高速涡轮仪器,而是以手工器械为主,易被患儿接受[3]。所以,本研究纳入64例龋齿患儿作为治疗对象,比较了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的应用疗效,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64例龋齿患儿均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纳入,遵循随机分配对照原则,将之随机纳入常规组、实验组,两组分别32例。实验组18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4-8岁,均龄(6.31±0.97)岁;常规组19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4-9岁,均龄(6.35±0.93)岁。两组基础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值>0.05。所有患儿病历资料完整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经医学伦理批准。

1.2方法

常规组32例龋齿患儿予以常规充填治疗,确定患牙之后,应用高速涡轮仪器去除龋洞之中的坏死组织,并使龋洞进一步扩大,根据患牙病变程度,制备窝洞,全面清洁消毒患牙窝洞,橡皮章隔湿,待干燥后,给予树脂填充,光固化,抛光,使牙齿表面恢复整齐。

实验组32例龋齿患儿予以非创伤性充填治疗,确定患牙之后,应用剔挖器清除坏死组织,将龋洞清理干净之后全面清洁,若患儿轻微感染,注意严格把握清理范围、深度,可不用去除牙本质。常规消毒患牙窝洞,橡皮章隔湿,窝洞待干燥之后,将化学固化正畸粘接剂涂抹于龋洞表面,将调好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注入窝洞内,抹去多余的填充材料,最后抛光,取适量凡士林外涂于牙体上。

1.3观察指标

(1)充填优良率。充填物体稳固,未继发龋病且牙齿表面视觉美观、光滑,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判定为优;充填物体部分脱落,无继发龋病,牙齿表面相对美观、光滑,判定为良;未达优良判定标准,一律视为差。优良率=100%-差。(2)疼痛。应用FLACC疼痛量表[4]给予客观评估,统计患儿充填治疗前、充填治疗后3h的疼痛程度,从轻到重赋予0-10分,痛感越强烈,评估得分越高。(3)炎症细胞因子。在充填治疗前、充填治疗后4周采集龈沟液作为检验样本,离心之后留取上清液,其中TNF-α给予ELISA法检验,hs-CRP给予免疫投射比浊法检验。

1.4数据统计处理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和例(n)、百分率(%)来表示疼痛评分、TNF-α、hs-CRP等计量资料与充填优良率等计数资料,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值和x2检验,当P值<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常规组充填优良率 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常规组充填优良率对比[n(%)]

小组

病例数

优良率

实验组

32

18

12

2

30(93.75%)

常规组

32

16

10

6

26(81.25%)

x2

-

17.120

P

-

<0.05

2.2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常规组充填前后疼痛评分 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常规组充填前后疼痛评分对比(,分)

小组

病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实验组

32

5.35±0.77

1.88±0.16

16.811

<0.05

常规组

32

5.29±0.76

2.39±0.15

14.029

<0.05

t

-

0.679

15.318

P

-

>0.05

<0.05

2.3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常规组充填前后TNF-α、hs-CRP 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常规组充填前后TNF-α、hs-CRP对比(

)

小组

病例数

TNF-α(ng/ml)

hs-CRP(mg/ml)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实验组

32

3.91±0.42

1.09±0.25

15.628

<0.05

11.97±0.68

6.15±0.78

14.228

<0.05

常规组

32

3.96±0.44

2.15±0.38

13.994

<0.05

11.91±0.63

8.85±0.79

10.747

<0.05

t

-

0.716

12.408

0.092

11.615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小儿牙齿发育尚不成熟,相对于成人而言,牙体结构比较脆弱,难以抵抗酸碱腐蚀,所以容易因为冷热刺激而诱发龋齿,以致于牙体缺损,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会并发牙周炎、根尖周病等等[5]。常规充填治疗需要高速涡轮仪器去除坏死组织,再填充复合树脂材料,虽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高速涡轮应用期间产生的热量容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加重患儿痛感,影响患儿治疗配合度,降低充填疗效。而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应用期间无需使用高速涡轮,而是通过手工器械清除龋坏组织,可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牙体组织免受不必要的损伤,减轻对牙周组织的损害;非创伤性充填修复期间所用的手工器械,不会产生噪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畏惧心理,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充填效果[6]。本研究对照,结果实验组充填优良率高达93.75%,较常规组81.25%更高(P<0.05)。肯定了非创伤性充填修复效果。与此同时,实验组充填后3h疼痛评分以及充填后7d的炎症细胞因子TNF-α、hs-CRP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非创伤性充填修复窝洞的玻璃离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粘结性以及极强的耐磨性,物理性能突出,不会损伤口腔软组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儿疼痛不适感。玻璃离子材料释放的大量氟离子能够与牙体组织、牙釉质当中的胶原蛋白质产生反应,进而矿化龋坏组织,有助于充填物保留,提高口腔感染防控效果,减轻炎症刺激,下调炎症细胞表达。

总而言之,对于龋齿患儿而言,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值得在龋齿患儿群体中广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楠.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5):105-107.

[2]余长春.用改良的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8):65-67.

[3]王丽娜.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1):84-85.

[4]王娟,丁敏,刘小琴,郁海蓉.FLACC量表用于学龄前儿童术后疼痛评估的信效度评价[J].江苏医药,2015,41(11):1298-1300.

[5]谢晓曦.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价值[J].中外医疗,2018,37(36):36-38.

[6]艾冬梅,邵玉卿.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02):2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