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张宝月

身份证号码:370284198912150422  山东 青岛  266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综合化,业务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有效整合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监管部门充分挖掘、整合数据,对操作风险进行度量和监管,改变高估或低估风险监管资本金的现状。因此,从数据整合视角探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可以丰富操作风险度量的理论,并对操作风险监管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引言

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为了追求业务发展规模,往往会忽略存在的潜在风险,或违规开展业务,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机构,发展应要经得起时间检验,银行要持续健康的发展,首要任务就必须做好内部的风险管理。作为内部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银行应要重点防控柜面系统。做好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分析,全面把握操作风险的成因及表现,有针对性的建立长期有效的应对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柜面操作业务的机制,是全面提升银行经营能力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1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来源和特征

1.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来源随着金融科技在银行领域的广泛应用,商业银行在提升服务效率、丰富金融产品种类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风险冲击,如金融诈骗、洗钱、客户信息泄漏、内部人员主观欺诈、操作失误、技术漏洞造成资金损失等,以上风险均属于操作风险事件类型范畴。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源于两点,一是代理问题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二是“素质”问题引发的技术漏洞和非主观操作失误风险。代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科技催生出的互联网金融不断挤压传统商业银行市场利润,银行业之间同质化的金融创新产品与繁重的业绩考核压力容易诱发银行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一方面,智能化银行的打造释放一部分柜面人员兼任营销工作,为了提高个人业绩,一些员工故意简化业务审核手续,为不符合条件的客户或者次级客户办理业务,引发了逆向选择风险,如为不符合开户条件的对公或对私客户办理开户业务,埋下洗钱隐患;另一方面,内部员工之间相互勾结或者与外部人员勾结,通过虚假交易转移商业银行资产,或者有偿出售客户信息,获取非法收入,引发道德风险。“素质”问题一方面表现为员工受自身业务水平影响,容易对不熟悉业务错误操作,造成资金损失,金融科技在金融业务中的广泛应用需要员工快速熟悉新业务流程,难免有部分员工的学习能力跟不上业务智能化更新的速度,导致操作失误。

1.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征

金融科技并没有脱离金融范畴,在提升商业银行服务效率和利润空间的同时,金融科技的应用也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暴露,表现出新的操作风险特征。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集团首席风险官拉克茜米•希亚姆-桑德(LakshmiShyam-Sunder)曾指出,目前金融科技容易触发三点主要风险:第一,金融科技为金融诈骗提供技术支撑;第二,金融市场参与者由于缺乏对应用在金融科技上复杂技术的了解,容易因操作失误导致资金损失,引发操作风险;第三,客户隐私泄漏风险。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副主席罗杰·弗格森(RogerFerguson)指出:“在一个日益靠技术驱动的银行体系中,操作风险在全部风险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坦白地说,在有些银行,他们可能是占主导地位的。”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发布的《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调查报告》显示,商业银行更加关注金融科技在风控、反欺诈等领域的应用效果。社会转型和银行变革容易导致操作风险,该风险造成的损失在很多金融机构中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2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2.1营造良好的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一是建立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组织架构。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建立权力结构、执行机构、经营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架构,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而这三个机构分别独立运行,各司其职,有效行使决策权、执行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做到权责明确、互相制衡。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和银行法人产权制度的建立,使商业银行从原有机关式管理走向法人治理。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网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按照网点经营实际情况做好岗位设置和人员分配,改变“扁平化”管理弊端,在多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基础上做好法人治理改革工作,使人力资源配置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标准相符合,提高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水平。二是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效能。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于其他部门,对董事会负责,定期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直接报告工作,具有高度独立性、权威性的内部审计部门。该内部审计部门完全不受行政领导干预,自由报告审计发现和做出相关内部控制活动评价,及时监测、评价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的会计操作风险防控状况,分析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进行风险预警,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为管理层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以达到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

2.2加强柜员业务培训教育和管理,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水平

通过对业务办理技能和柜面操作风险的识别及防范培训,提升柜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合规文化,让操作风险行为从“不敢做到不能做再到不想做”转变,促使柜员自觉合规办理业务,切实规范各项业务办理的操作风险管理。除教育培训外,还应引入科学的柜员管理制度。现阶段大部分银行对员工管理偏重于业绩考核,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柜台人员的管理,重业绩会使柜员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既要班上办理业务也要班后去拓展业务,造成不良的心理负担,导致业务操作容易出错,这也属于人员管理方面的不足,将会导致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产生。因此,对银行柜员的业务培训之余,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升银行柜员的职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2.3形成有效的操作风险评估机制

一是要在商业银行内部中加强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文化的建设。管理层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通过企业文化将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让全员参与到内部控制当中,时刻关注操作风险。二是建立有效的操作风险评估机制。要建立可量化的综合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管理。商业银行应根据各业务系统做好风险事项识别工作,创立风险评级系统。商业银行根据每项业务所存在的风险点做好识别、评估、分类等工作,并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完善风险事项识别的全部流程,通过多渠道收集风险事项信息,做好有利和不利事项的划分,使内部控制更加有针对性。

结语

柜面一旦出现操作风险往往会造成银行或客户资金的损失,从而会对银行造成负面影响,如果银行一旦出现对自身形象不利的舆情新闻,会损害自身的形象和公众眼里的地位,严重时会影响银行的持续经营。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离不开银行的支持,银行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对整体经济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降低业务办理的风险,减少客户资金损失,同时降低自身柜面操作风险,提升银行的服务能力,合规经营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20(10):102-116.

[2]姚婷,宋良荣.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36(12):53-63.

[3]李学峰,杨盼盼.金融科技、市场势力与银行风险[J].当代经济科学,2021,43(1):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