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肠镜下行肠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30
/ 2

人性化护理在肠镜下行肠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戈勤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呼吸消化内科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肠镜下行肠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肠镜下行肠息肉摘除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前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术后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躯体功能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提高,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肠镜下行肠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并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肠镜下行肠息肉摘除术;应用效果

肠息肉是一类临床高发疾病,主要以肠镜下行肠息肉摘除术为治疗手段。治疗和护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尤其以临床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情康复的有效措施。相关专家指出,常规护理是针对肠镜下息肉切除患者所采用的医学护理技术,但仅满足手术基础要求,整体应用效果并不理想[1-2]。人性化护理可充分考虑患者的护理需要,可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效果理想,据此,本研究通过分组分析方式,探究人性化护理的实际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共计80例肠息肉患者,选取时间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在28~40(34.63±3.33)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2例、18例,年龄在25~38(34.25±3.42)岁。一般资料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无治疗禁忌;②签字同意参与试验;③初次诊治;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手术指征;②其他合并症。

1.3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做好准备,术中核对患者信息,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体征,给予饮食和用药。

观察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参照对照组)联合人性化护理:(1)术前心理疏导+知识宣教:通过平和温柔的语言降低患者的治疗压力,拉近护患关系,同时积极介绍成功治疗案例,使其认识到手术非常安全,给予患者强烈的安全感,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消息,肯定其手术配合行为,根据患者学习能力,采取手册+视频方式积极介绍肠镜下行肠息肉摘除术过程,提前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并发症等,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2)术后生活指导:术后科学评估患者的疼痛等级,轻微疼痛患者通过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重度疼痛患者遵医嘱严格使用止痛药,同时对重度疼痛者,需检查其肛门周围皮肤组织的情况,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饮食方面科学评估患者的营养情况,制定健康食谱,对进食困难患者选择流食或半流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忌辛辣、油腻食物,同时严格控制进食时间和进食量。

1.4观察指标

①于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两个量表满分均为100分,分值和情绪表现正相关;②于术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4]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躯体功能进行评分,各个维度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SPSS25.0版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

2.1术前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

术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术前不良情绪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61.39±2.90

46.40±3.78

61.16±2.80

50.73±2.82

对照组

40

61.69±2.23

51.79±3.19

61.40±2.35

54.59±2.97

t

-

0.5187

6.8921

0.4152

5.9608

P

-

0.6054

0.0000

0.6791

0.0000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2.2术后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术后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躯体功能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提高,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术后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物质生活评分

躯体功能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65.45±5.59

84.85±5.22

65.63±5.36

85.32±5.69

65.49±5.18

81.89±5.80

65.49±5.94

84.87±5.54

对照组

40

65.49±5.93

77.15±5.47

65.63±5.74

73.58±5.92

65.12±5.64

76.89±5.55

65.57±5.64

76.25±5.29

t

-

0.0310

6.4408

0.0000

9.0426

0.3056

3.9393

0.0618

7.1172

P

-

0.9753

0.0000

1.0000

0.0000

0.7607

0.0002

0.9509

0.0000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3讨论

肠息肉是很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主要出现在肠粘膜的表面,有炎症性、腺瘤性两种,可通过肠镜辅助进行摘除。由于肠镜治疗会让患者感到不适,术前心理状态不佳且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常规围术期护理方案缺乏对患者身心状态的改善作用,也未能突出对患者的正确引导,术后康复护理阶段的人性化护理特色体现不足,故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弥补了常规围术期护理的不足,于术前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并提高治疗信心,于术后开展生活指导,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关怀,改善其生活质量[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躯体功能评分比较,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肠镜下行肠息肉摘除术的过程中,对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可改善其术前心理状态和术后生活质量,整体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红霞,陈涛英,古凯敏.信息-动机-行为模型护理对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21):88-90.

[2] 郭婉茹,陈俊杰.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内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9):157-159.

[3] 陈妙颜,黎丽,许莲芝. 基于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在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65-68.

[4]李敏,周荷花,邓云华.基于信息—动机—行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03):100-102.

[5]何燕静,徐艳华,王淑芳,俞剑敏,饶冬霞.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术后患者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0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