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提升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30
/ 2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提升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的价值

王明非

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

摘要:

目的 分析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急诊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病情诊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则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急救用时,提高临床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危重症;急救;

引言:

急诊危重症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为急诊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导致临床护理效率和工作质量难以满足急救需求,从而出现难以控制患者病情进展而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1]。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中45例患者男女比为26:19,年龄最大78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2.38±3.21岁。疾病类型:外伤13例,心脑血管疾病21,呼吸系统疾病7例,其他4例。观察组中45例患者男女比为25:20,年龄最大79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2.17±3.33岁。疾病类型:外伤11例,心脑血管疾病22,呼吸系统疾病7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对比。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即在接到120电话后,立即组织相关医护人员按照设计好的救治流程,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急救方案。观察组则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其具体内容包括:①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医院及急诊结合现有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分析急诊科收治的常见危重症类型和特点,抽取急诊科护理人员成立急救护理小组,科室协调合作,完成急救工作。同时做好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优化工作,开辟急救专用绿色通道,为急救工作人员开展急救工作提供便利条件。②院前急救配合。针对需接受现场急救和护理的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小组要立即安排护理人员与其进行对接,在达到现场前要与患者家属保持电话沟通,通过电话及时了解患者的症状,并根据家属描述初步判断患者病情,指导家属开展急救工作。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准备所需急救药品和相关设备,制定现场急救护理措施,以便于在达到现场后可迅速为患者提供急救服务。在将患者运送至医院的路上,护理人员尽快完善患者的各项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快速上传导急诊科室护理人员,以便于其快速做好急救准备工作。②及时分诊处理。在患者入院后,由分诊医护人员根据5级国际预检系统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级,对于I级要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为患者安排各项检查,结合患者病情类型,有侧重点的对其各项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监测。如监测到患者出现可疑危机数值时,要立即联系医师进行处理。同时立即安排对患者进行会诊,确定疾病风险点,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预测,做好抢救准备。④抢救后护理。护理人员针对危重症患者要增加查房的频率,做好患者病情的记录工作,严格按照各项规则制度实施护理工作,随时检测各类管路是否通畅,密切防止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立即联系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同时要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的沟通,耐心回答患者家属的疑问,及时向其报告患者的病情和救治情况,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工作。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病情诊断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水平。

②对比两组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预检分诊准确率=预检分诊准确患者数量/预检总患者数*100%;救治成功率=急诊救治成果例数/总患者数*100%。

③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患者数/总患者数*100%。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比较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情况

观察组在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病情诊断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水平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情况分析(n=45)


急救时间(min)

急诊停留时间(min)

病情诊断时间(min)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6.48±2.15

12.03±2.13

4.18±0.54

23.31±2.34

对照组

57.93±3.06

19.83±3.26

7.43±0.62

28.15±3.02

2.2救治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预检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均明显提高(P<0.05),见表2.

表2 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救治成功率对比(n=45)


预检分诊准确率

救治成功率

对照组

95.56%

97.78%

观察组

84.44%

82.22%

2.3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n=4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

发生率

对照组

4.44%

6.67%

6.67%

17.78%

观察组

2.22%

2.22%

2.22%

6.67%

3讨论:

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其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以及专业性,其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急救科、ICU病房等多个临床科室共同协助,配合急诊科室来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2]。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将院前管理、院内急救、后续护理三个阶段的护理工作串联到一起,使得护理内容更加具有联关系,从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急救护理服务[3]。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操作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其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责任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医疗器械、熟悉各类药物的用法、用量,才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急救工作,从而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服务水平[4]。另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提前与各个科室做好了沟通,主动、提前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而有效的缩短了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有利于让患者得到快速、高效、优质、规范的整体救治,对于控制患者病情、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结论: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急救用时,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对于提高临床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印翠.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7(5):103

[2]杨俊,张朝辉.以急危重症患者为中心的"5 分钟急救生命链"——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一体化建设经验[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10):1179-1184.

[3]周玮.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308-309.

[4] 史冬雷,张红梅,高健,等.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5):63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