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程家玉1 ,周敏通讯

湘雅常德医院,呼吸内科,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以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以及依从性。结果:实验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心理暗示;行为干预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内科中常用于诊断或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一种精密仪器,具有便携、创伤性较小、安全性高等特点。而纤维支气管镜仍然具有侵入性,患者因对检查方式的陌生以及对未知检查结果的恐惧,易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不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影响预后结果,因此,检查期间予以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1]。心理暗示通过间接、含蓄的方式,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对人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引导其接受按照某种意见进行活动,进而达到暗示的目的及使用,在疾病的辅助治疗中效果显著,行为干预指通过人为中断,从而介入某种行为的发生与发展,临床上常应用行为干预纠正或消除患者的错误认知与行为[2]。本研究将心理暗示与行为干预相结合,旨在探讨该方式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期间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观察,按照检查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各42例。疾病类型包括:肺结核、气管异物、肺部肿瘤、支气管扩张等,纳入具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指证,排除精神、语言等障碍无法沟通配合者。实验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6-71岁,平均(47.26±5.49)岁;初中及以下29例,高中及以上13例。实验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5-72岁,平均(47.81±5.08)岁;初中及以下31例,高中及以上11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检查前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讲解配合要点,给予用药指导;检查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清理口腔分泌物;检查结束后嘱咐患者注意事项,予以饮食指导。

实验组加以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

(1)检查前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接受镜检的目的,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以及检查的认知,探寻影响其心理状态的根本原因,针对性予以心理暗示。护理人员注意态度温和,语气平缓,引导患者主动诉说内心真实想法,指导其放松情绪的方法,讲解既往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

(2)检查期间干预:嘱患者取平卧位,用治疗巾遮挡其眼部,减轻恐惧感,指导患者通过调整呼吸以放松心情,可播放舒缓音乐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对于过度焦虑紧张者,护理人员适时采取握手、轻拍肩部等肢体接触的方式安慰患者,提高其安全感,耐心指导患者正确的配合方式,使患者提前了解操作流程,缓解负面情绪[3]

(3)检查后干预:叮嘱患者检查后注意事项,告知其出现疼痛、咽喉不适等症状为正常现象,嘱患者保证充足休息以缓解不适,为其讲解正确处理方式,降低患者对并发症的担忧,若情况严重则及时就医。与患者交流,获知其在治疗期间实际感受,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鼓励其多于他人交流,表达真实所想。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负性情绪更严重。

(2)依从性:对检查期间患者配合程度作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层面的评价,比较两组依从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分别以t检验与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组别

SAS

SD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42)

49.82±5.06

40.13±4.82

50.87±5.64

39.29±4.81

实验组(n=42)

49.39±5.73

36.94±4.07

51.18±5.37

34.82±3.56

t

0.365

3.277

0.258

4.841

P

0.716

0.002

0.797

<0.001

2.2两组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依从性对比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对照组(n=42)

18

16

8

19.05(8/42)

实验组(n=42)

23

17

2

4.76(2/42)

Χ2

4.086

P

0.043

3 讨论

纤维支气管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手段,其有效性已经获得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严格把控检查禁忌证是确保检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从中判断检查的可行性,分析潜在风险因素,权衡利弊,给予患者治疗需求予以规范化干预

[4]。通常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性较高,后期并发症较少,但仍对机体有一定的创伤,会引起患者出现不良情绪,降低配合性,影响检查进展。

常规护理将重点放在疾病的治疗,缺乏对患者多方面需求的关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以遵医嘱治疗为中心,使护理服务较为片面,效果欠佳,因此,需结合新型干预措施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心理暗示在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单纯开展心理暗示虽不能治愈生理上的疾病,但其辅助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精神放松的情况下更利于治疗效果的充分发挥,进而改善预后结果[5]。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帮助患者排除负面情绪,维持情绪稳定,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而错误的心理暗示会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基于此,护理人员应从患者角度出法,结合其实际需求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以达到心理暗示的目的。将行为干预结合于实践当中,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指导,促进患者正确行为及认知的形成,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以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并贯穿于整个检查期间,通过对不同干预下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护理人员心理暗示,对患者形成了积极影响,患者对检查方式的认识以及接纳性增强,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为检查的顺利结束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临床上具有重要推广应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静.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3):0092-0095.

[2]刘湘泸,莫建明.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70-72.

[3]程敏燕.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1(9):0255-0255,257.

[4]袁丽娜,张育鸽.护理流程管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检查成功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2):163-165.

[5]刘湘泸,曾超.行为转变理论下的综合护理对纤支镜检查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呼吸功能、心理压力和康复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23,44(02):549-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