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障学校正常教学为前提的学校施工方案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以保障学校正常教学为前提的学校施工方案实践探究

顾炯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工程管理事务中心, 200120

摘要

学校施工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手段,但施工可能会对学校正常教学产生影响。因此,保障学校正常教学是学校施工的前提。本文总结了以保障学校正常教学为前提的学校施工方案,包括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进行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择期施工、设立施工现场标志、控制噪音、灰尘和振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进行环境清洁和进行质量验收等。这些方案可以保障学校正常教学,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实践中,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学校施工;正常教学;施工方案;实践探究

1.引言

学校施工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手段,但如果施工不得当,可能会对学校正常教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育质量。因此,制定一套以保障学校正常教学为前提的学校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影响,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将通过实践探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学校施工方案,以期为学校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学校施工方案的基本原则

学校施工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为了保障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同时确保施工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2.1安全第一原则:学校施工方案必须以安全为第一原则,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学生和教职工造成安全隐患。

2.2教学不受影响原则:学校施工方案必须确保施工过程不会对学校正常教学产生影响,尽可能减少施工对教学的干扰。

2.3环保原则:学校施工方案必须符合环保要求,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2.4经济合理原则:学校施工方案必须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实现施工目标,尽可能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2.5保证施工质量原则:学校施工方案必须保证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施工后的建筑物安全可靠。

学校施工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以安全为第一原则,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同时符合环保要求、经济合理、保证施工质量等原则,以实现施工目标。

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1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是学校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施工范围的大小、施工时间的长短、施工方式的特点等。首先,要确定施工范围,明确具体施工项目及其所在区域。其次,要考虑施工时间的长短以及施工工序,合理安排施工工作的周期和进度,并按照标准程序确定施工工序顺序和时间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活动,协调学校相关部门,确保施工不会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活动。最后,要确定施工方式,考虑施工期间的交通、噪声和灰尘等问题,减少对学校师生生活和工作造成的影响。总之,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细致考虑各种因素,最终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计划,为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和保障。

  3.2进行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

除了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外,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还包括进行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环境评估是指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进行评估,确定施工期间可能对学校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评估的内容包括噪音、振动、灰尘、废水、废气等。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保障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评估是指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保障施工人员和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评估的内容包括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等。

在进行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时,需要考虑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影响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例如,对于噪音和振动的控制,可以采用隔音、隔震等措施;对于灰尘的控制,可以采用覆盖、喷淋等措施;对于废水和废气的处理,可以采用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进行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是学校施工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可以帮助学校充分了解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影响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保障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3.3择期施工

择期施工是指在学校课程安排、学生活动和校园节假日等因素充分考虑的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时间进行施工,以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在择期施工中,首先需要考虑学校的课程安排,选择在寒暑假、节假日、周末等学生不在校的时间段进行施工。其次,需要考虑学校的重大活动和校园节日,避免在这些时间段进行施工,以免对学校的活动产生影响。最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如天气、环境等因素,结合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时间段。

4.施工期间的管理措施

  4.1设立施工现场标志

设立施工现场标志是指在学校施工现场周围设置标志,标明施工范围和施工期限,提醒学生和家长注意安全,避免进入施工现场,防止发生意外。设立施工现场标志是学校施工期间必须采取的管理措施之一。

设立施工现场标志的具体内容包括施工区域和施工时间标识。施工区域标识应包括围挡和标识,围挡应牢固、平稳,标识应醒目、清晰。标识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标识,并在进出口处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学生和家长注意安全,避免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时间标识应标明施工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施工期限。标识应醒目、清晰,确保学生和家长能够清楚了解施工期限,避免在施工期间进入施工现场。

4.2控制噪音、灰尘和振动

在学校施工中,噪音、灰尘和振动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它们的影响,从而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1)选择使用低噪音设备,如电动工具、施工机械等,减少噪音污染。其次,可以进行湿式施工,如喷雾、洒水等,减少灰尘产生。最后,可以采取振动隔离措施,如使用减震垫等,减少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如加强施工现场扬尘、噪声、振动等监测和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总之,控制噪音、灰尘和振动是学校施工中必须重视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对学校和学生的影响,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4.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在学校施工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以有效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同时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建议:

(1)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和安全责任,要求他们必须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标准,交底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提示等。

(2)设立施工现场标志。在施工现场设立标志,标明施工范围和施工期限,提醒学生和家长注意安全,避免进入施工现场,防止发生意外。

(3)加强现场监管。在施工现场设置监控摄像头和监督人员,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和处罚,对违规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

(4)控制噪音、灰尘和振动。使用低噪音设备,进行湿式施工,采用振动隔离措施等,减少噪音、灰尘和振动对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5)加强日常维护。加强施工现场的日常清洁和维护,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关键。学校和承包商要共同合作,加强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

5.施工后的验收工作

  5.1进行环境清洁

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环境清洁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保障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具体的环境清洁工作包括清理施工垃圾和建筑材料、恢复原有环境、处理废弃物和消除施工噪音、灰尘和振动。这些工作可以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卫生,确保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进行环境清洁工作是施工结束后必须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5.2进行质量验收

进行质量验收是为了保证学校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具体的质量验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工程质量。对学校建筑工程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查,包括结构、土建、装修、设备等方面的质量。

(2)测量工程尺寸。对建筑物的尺寸进行测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检查工程材料。对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查,包括材料的质量、规格、数量等方面。

(4)进行质量检测。对建筑工程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包括强度、密度、渗透性等方面的检测。

总之,进行质量验收是保证学校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6.结论

以保障学校正常教学为前提的学校施工方案,是保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实践中,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的影响。同时,合理的施工方案还可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灰尘等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学校施工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晓玲, 方晶. 学校施工方案的安全管理[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 11(10): 222-225

2.刘新华, 李丽丽. 浅谈学校施工方案的安全管理[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9, 15(6): 170-173

3.王晓梅, 李飞, 陈华, 等. 学校施工方案的安全管理研究[J]. 建筑技术, 2018(3): 57-59

4.刘俊峰, 李柏林. 学校施工方案的安全管理与措施研究[J]. 现代城市建设, 2017, 9(10): 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