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在中医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CBL在中医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敖微微,,向福辉(通讯作者)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 重庆 408200

摘要:目的探讨CBL在中医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中医内科进行实习的中医学专业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有116名学生,按照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选择其中56名学生通过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此类学生分为对照组。对剩余60名学生以CBL基础教学法进行教学,将其分为研究组。教学前后采用Liken-scale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评分。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教学效果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在教学之前,两组研究对象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教学效果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结束后,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研究对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带教中明显提高了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有效提高了见习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能力。

关键词:CBL中医内科见习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搭建理论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以往中医学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以传统方式为主[1-2],学生跟随老师出诊,老师会根据临床实际问题精心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实习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但在近些年的大学教育中,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时间限制等原因,导致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3],不仅不利于临床医生思辨能力的提升,也限制了中医学人才培养。CBL是一种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具体分析教材或特定病例诊治为问题来进行教学[4],学生通过案例对病史诊疗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有效锻炼了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文基于CBL教学法分析其在中医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中医内科进行实习的中医学专业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有116名学生,按照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选择其中56名学生,通过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此类学生分为对照组;对剩余60名学生以CBL基础教学法进行教学,将其分为研究组。在对照组见习生中有男19名,女37名,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2.4±0.7)岁,实习前中医内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最高70分,最低58分,平均成绩为(65.1±3.9)分。研究组见习生中有男21名,女39名,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22.7±0.6)岁,实习前中医内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最高73分,最低59分。平均成绩(64.2±3.4)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对照组见习生给予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作课件,以“老师讲授、学习听讲”为主要模式进行教学,选择平时积累案例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

对研究组见习生予以CBL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中医内科疾病的症候与辩证这一章节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方案。在实际课程中向见习生详细介绍中医内科疾病的证后要点以及辩证方法,代教老师在课前课事先让学生进行预习,通过选取相关教学案例有网络发送至学生端,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应的文献准备工作;代教老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7人,监督不同组的信息知识,在课上做好笔记,小组长负责课前及课中的信息知识整理工作,将其统一发送给组员,以书面形式对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的大致情况来进一步改进教学教案,整合本堂课程的关键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BL中案例的选择要求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反复复习之前的知识,提高见习生查阅资料和主动思考的能力。之后带教老师在临床中进行体格检查、询问病因、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等实践操作,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分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整合不同意见,教师也应就重点和难点知识积极解答,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医患沟通能力。

1.3观察指标

使用Liken-scale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问卷共有26个问题,每题1~5分。问卷结果由七名副教授职称以上组成的教学专家组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学生的相关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教学前后两组研究对象教学效果指标比较

教学前两组研究对象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研究组对象的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研究对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两组研究对象教学效果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

教学前

教学后

实践能力

综合能力

实践能力

综合能力

研究组(n=56)

31.78±6.24

93.67±10.22

43.21±6.26

116.68±11.25

对照组(n=60)

32.09±6.22

92.71±11.00

34.11±6.02

93.01±11.02

P

>0.05

>0.05

<0.05

<0.05

讨论:

由于种种原因,在现阶段的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5],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临床应用能力较差。而使用CBL可以启发总结集体经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6]。本研究表明,相比于常规教学模式,CBL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了中医内科学的带教效果,因此此教学方法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玉福,安艳红.PBL、CBL在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联合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22(23):127-129.

[2]王同彪,黄鸿娜,黄增光,黄覃凤,陈莲.不同教学方法对中医内科实习生教学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03):134-138.

[3]石锐,刘兆政,张兆志,常立萍,于克英,牛望,邓悦.互联网+多元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02):7-9.

[4]石锐,张兆志,常立萍,邓悦.基于互联网优势联合多元教学法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03):30-32.

[5]王历花,储真真,赵进喜,孙慧怡,朱立,肖永华.学生标准化病人结合病案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临床,2020,27(02):57-60.

[6]周晓玲,徐婧瑶,高实,赵长伟.CBL与PBL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应用的初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