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成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成效观察

向佳

重庆市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重庆 401520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联合按摩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6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八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中医症候积分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在肢体麻木以及头晕目眩两方面的中医症候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针灸联合血压按摩的护理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康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水平,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穴位按摩脑卒中偏瘫应用成效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堵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疾病,又称为“中风”,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1],多发于中年男性,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其中偏瘫就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常用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过程时间较长,患者在此过程中依从性较差。在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一般属于气虚阻络型,患者气滞血瘀导致活动障碍,肢体不利。针灸以及穴位按摩的方式来进行通经活络,能够帮助患者活血散瘀。本研究探究针灸联合学分按摩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成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6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4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20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58.1±7.6)岁。最长病程五个月,最短病程七天,平均病程(2.49±0.34)个月。疾病类型中有脑出血15例,脑梗死19例,有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14例;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57.2±7.9)岁。最长病程五个月,最长病程十天,平均病程(2.51±0.29)个月。疾病类型有脑出血15例,脑梗死19例,其中右侧偏瘫24例,左侧偏瘫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纳入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有关脑卒中偏瘫的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辩证为气虚阻络型的患者。纳入患者半身不遂,语言能力减退,舌苔白腻,脉沉细。纳入意识清晰,依从性良好的患者。

排除标准:排除神志不清,存在智力障碍的患者。排除患者穴位处皮肤溃烂感染的患者。排除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后遗症或有瘫痪病史的患者。排除合并心肺肾,肝功能亏损的患者。排除有脑外伤的患者。排除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本研究的患者。

本次实验中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已并签署执行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实验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具体包括:对患者进行上肢训练,训练时保证患者上肢仰卧位,肩关节伸肘并在多个角度内进行锻炼,各角度维持15秒。之后指导患者举过头顶,双手交叉,掌心向下保持三分钟。指导患者进行座位训练,肘关节伸展手指放于身体后方,移动上半身重心。对于偏瘫严重的患者,医务人员可进行辅助活动。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时活动时间由短至长,活动力度由弱至强,循序渐进。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针灸联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包括:取患者的人中、内关、百会、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对针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使用一次性针灸针进行针灸,以患者感到酸胀感的为宜,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取患者上肢的手三里、尺泽、曲池,下肢患侧穴位血海、足三里、 委中穴位进行按摩,以点,揉,拿捏等按摩手法,力度由浅入深,以患者耐受度为宜,每个穴位按摩三分钟,每日一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活动受限不明显为显效。以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活动功能轻度受限为有效。以患者各方面未见明显好转为无效。

比较两组患者在肢体麻木以及头晕目眩方面的中医症候积分。按照从无至重度分别从0~3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作用效率70.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34)

13

ll

10

70.59%

实验组(34)

17

15

2

94.12%

X2

6.476

P

<0.05

2.2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在肢体麻木以及头晕目眩方面的中医整合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组别(例数)

肢体麻木

头晕目眩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34)

2.08±0.37

1.34±0.3

1.90±O.55

1.24±0.21

实验组(34)

2.10土0.40

1.10±0.27

1.87±0.48

0.84±0.17

t

0.214

3.002

0.240

8.633

P

>0.05

<0.05

>0.05

<0.05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有研究表明,约有35%的患者在发生了脑卒中后出现偏瘫,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在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可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机体功能运动水平。传统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偏瘫是由于气血亏损导致血瘀脉络,在治疗时应注重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而对相关穴位进行针灸能够起到调理气机、促进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对穴位进行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肢体控制能力。本研究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探究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成效。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莫雨晓,陈楚云,张去飞,卢立宏,叶丽云.基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西部中医药,2023,36(05):61-67.

[2]吴海燕,江绪银,李启梅,丁明俊,武欣欣,钟倩.叙事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23,36(05):134-137.

[3]刘熙,蒋为.中药热奄包疗法结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静脉血流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3,29(0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