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携手提升劳动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携手提升劳动素养

庞芳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215400

摘要

“家校政社”协同育人要做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成果同享,形成协同合力,实现育人功效。当“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指向“三同”,当整个社会都散发着教育的气息,拥有教育的力量,学生的成长便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本文首先分析奠定政社协同育人的坚实基石,包括遵从教育原则、遵循成长规律等,然后阐述行动同步,探索政社协同协同育人的多元路径,包括实现个性教育、增加服务供给等,再提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机制,比如学校发挥主体作用,创新校园劳动教育模式、设计家庭劳动任务清单、策划社会劳动实践活动等,希望为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家校政社;协同育人;劳动素养

引言

李克强在《2020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教育服务提供过程中,要使国家重新回到公共属性,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同时,要积极“牵手”教育服务。  因此,以学校为主要对象,建立“家校政社”协作的劳动教育体制,不仅可以促进家庭和社会方面对生劳动教育责任的落实,还可以对扩大学校已有的劳动教育资源起到积极作用,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目标同向,奠定政社协同育人的坚实基石

(一)遵从教育原则

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皆为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期间,就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出了重大的阐述和深入的解答。基于“培育新世纪”这一新世纪的教育目的,“家校政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以人为主”的办学模式,在合作育人的进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的功能。

(二)遵循成长规律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身为一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长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劳动课程体系,为学生将来“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尊重孩子思维

儿童是一个主体的人。“家校政社”合作教育中,不管是什么力量,都要以孩子为中心,要对孩子的意愿给予最大的重视。成人儿童论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少年儿童论,它旨在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引导儿童,发展儿童。在教育方面,我们以少代会、队长学校、队干部例会、各种学生座谈会等形式,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只有通过对其进行持续的完善,才能让其发挥作用。

二、理念同频,探索政社协同育人的多元路径

(一)实现个性教育

家长资源具有丰富性。依托来自“三百六十行”的家长群体,通过对家长职业和专业知识的调查,开发劳动类“家长课程”,增强学校劳动教育的丰富性。在开始推行劳动类“家长微课程”时,学校为每个家长都安排了一位老师作为“助教”,以协助家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家长微课程”工作。

家庭教育是个人化的。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和情感教育三个方面。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不同的家庭环境,形成独特的个体体验,推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

(二)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具有促进学生成长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家校政社协同育人”中,要充分发挥“家校共治”的主体功能,协调社会各界的资源,实现“家校共治”。学校聘请劳动方面的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同学们开办了“劳动小讲堂”,引导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面对不爱劳动、劳动意识薄弱的时候,学校组建了一支劳动课实践老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同时还开设了劳动体验课程,并展开了多种方式的劳动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正面的劳动素质。

(三)增加服务供给

一是参与社会实践。学校组织每学期学生至少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有学校统一组织去科技馆的“馆校合作”项目,也有与结对社区的社区日间服务体验,还有校园周边企业的参观访问。这样充分利用政府、社会、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

二是开设小课堂。每个行业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所以由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人员到学校,进行“校园开放日”主题活动,进行不同的专题的教学,这样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主题教育的精准度,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风采。

三是召开座谈会。以“校园开放日”活动为中心,邀请政府部门、下属单位的所有领导共同探讨推动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问题,从各自部门的职权和责任角度,特别是在公共资源共享与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倾斜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保证。

三、行动同步,健全政社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

(一)实施学科渗透,创新校园劳动教育模式

多学科渗透劳动理论教学。劳动教育不仅仅在劳动课堂中,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有劳动教育的素材,各个学科的老师要充分挖掘,对学生进行更周全的劳动教育渗透,从而实现劳动素养的提升。在各个学科备课组活动中,对各个科目课本中的“劳动”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为目标,比如,在语言类课本中,对“劳动精神”、“劳动场景”的描述,都是“学研组”的重点工作,培养学生爱劳动积极性。

(二)发动家庭参与,设计家庭劳动任务清单

凝聚校园和家庭劳动教育合力,设计丰富的家庭劳动任务清单。平时,老师将为父母分摊琐事的劳动观念渗透到了学生之中。老师在班级的微信群中,每周发出相关家庭劳动教育的信息,父母按照自己的家庭实际状况,给自己的孩子进行一些家务事的安排,比如:清理自己的床铺、衣柜、书架,饲养一株小绿植,带领孩子组装小电器……结合节假日,学校统一设计劳动清单,比如五一劳动清单、端午劳动清单……实现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的培养。

(三)引入社会资源,策划社会劳动实践活动

开发社会公益资源,策划志愿式劳动实践。“家校政社”协同劳动教育背景下的社会力量参与,重点规划和实施义工实践。学校可以与共建单位一起制定每月的“公益劳动日”,老师会在这个时候,带着同学们去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地方,作为一名志愿者,进行慰问和工作。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劳动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公益服务观念和对弱势人群关心的品质。

结论

综上所述,以学校为主体构建“家校政社”协同劳动教育体系,不但可以促进家庭、社会方面对生劳动教育职责的履行,而且能够有效扩充学校现有的劳动教育资源,还有助于全面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与素养。为此,学校必须发挥主体作用,创新校园劳动教育模式。宣导家庭协同配合,提高家庭方面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度;开发引入社会资源,为学生策划多样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同时打造多维评价机制,从而助推“家校政社”协同劳动教育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许寒梅,贾宝汝,唐劲飞. “政、社、企、校”协同实践育人体系研究[J]. 科教导刊,2022,(28):15-17.

[2]全柳芳. 多元共治:“家校政社”协同育人的“UP方案”[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09):39-42.

[3]孙叶. 一体化:“家校政社”协同育人的应然追求[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09):43-45.

[4]顾磊. 政社协同为少年儿童“保驾护航”[N]. 人民政协报,2022-07-05(010).

[5]郭思远,牟善文. 中国社区体育治理中政社“协同增效”机制构建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9):141-144.

[6]张艳国,黄慧,熊智伟,赵永辉,赖东清. 家校社协同培育新时代国际化专业人才[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6-30(007).

[7]闫金山. 校—政—社协同治理提升社工专硕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思考[J].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2022,42(02):53-58.

[8]练星硕. 协同治理视域下政社合作机制研究[J]. 学理论,2016,(12):111-112.

[9]张劲松. 政社关系的时代困境与协同途径[J]. 人民论坛,2014,(0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