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校协同育人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家园校协同育人实施策略

肖琼

荥阳市城关乡第二中心幼儿园     450100

摘要家校合作的最核心目标便是帮助孩子获得健康的发展,而要确保家校合作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参与,有力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同时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有着密切的合作。从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角度来说,幼儿园必须倡导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到自我学习中来,继而通过学习来掌握先进的家教理念和提升家教水平。但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之间虽然有着很多的契合点,但也会有较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这对于家校合作成效有较大的影响。针对于此,幼儿园必须更进一步去引领家庭教育,吸引和鼓励家长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家校合作中,以求确保和提升共育成效。基于此,对家园校协同育人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家校合作

引言

幼小衔接工作具有双向内涵,既有幼儿园向着小学阶段的进展,也有小学向着幼儿园阶段的靠近。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学前阶段的教育工作,制定了多项具有导向性的教育政策。因此,需要将幼小衔接工作作为主要着力点,切实提高学前教育水平。

一、家校共同体的内涵分析

家校共同体是由学校及家庭组成的团体,需要遵循成果共享、共担责任、平等参与的原则,提高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与规范性。家校共同体的存在反映了人类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反映出家校双方对未来发展状况的追求,需要维持学生的中心地位,明确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家校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秉持相同的发展目标,遵守共同约定,共享知识、资源与成果,加深家校双方的合作关系,推动家校共同进步。家校共同体致力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创建了系统化的环境,幼儿园与家长坚持相同的教育观念、共同的话语与相同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幼儿时,需要明确相同的目标,用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的平等姿态进行交流与沟通,着力解决家校系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发挥出家校共同体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及价值。

二、家庭环境因素对幼儿心性生长和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幼儿心性的影响是奠基性的,是幼儿认知开启和心性培养的序章。其打开方式正确与否,家庭成员与幼儿互动模式是否适宜恰当,是后续儿童阶段或青少年时期所无法替代的。其中,家庭第一监护人即父母的影响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父母的性格、思维、语言、行为习惯及情感因素等,对幼儿心性模式会直接产生深层模刻。幼儿早期心性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覆盖了这种模刻痕迹的展露,只有从幼儿情绪上的特定表现或许可以找到蛛丝马迹的显示。第一监护人对幼儿的心性模刻,不仅是因为其在亲子之间的主导地位所致,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过程中的许多行为,对幼儿来说都是人生首次接触,不经意之间已经成为重要的课堂。在父母为孩子整个儿童阶段的性格发展或习惯养成感觉到焦虑和束手无策时,其实是父母首先需要对自己的心性因素做些调整,原因是父母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更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而忽略了幼儿阶段心性生长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家庭环境和氛围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表面上看是无声无息又无形,但其实幼儿凭借其敏感的心灵,早已将其内收并潜藏起来,一直到成年以后才会将其有机地释放并反馈出来。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育人实施

(一)建立完善的共育机制,保障共育有效性

想要推动幼小教学的发展,就需要建立健全家园校共育价值。在共育的关系上,一定要明确幼儿园、小学、家庭三者是一个平等协商的合作关系。在教育的过程中,三方应当有一种积极协商的意识,同时能达成平等对话的关系,围绕幼儿幼小衔接中所需的各类教学内容做好各自的准备工作。而在共育模式上,三方要形成双向的交际关系,尤其是小学和幼儿园要对接课程设置、教学教研工作等。家长在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时,幼儿园和小学也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家庭回访的形式了解家长的诉求,解答家长在教育幼儿中产生的疑惑。在共育方式上,幼儿园、小学、家庭要以针对性与持久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衔接。在幼儿园教学当中,幼儿身处小班和中班,教师要以习惯培养和能力提升为重点。

(二)园长、校长现身说法,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观

园长、校长是学校教育的领跑者,在家长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园组织召开“与园长、校长面对面”讲座答疑活动,园长以课程建设为主题,向家长介绍办园理念指引下的幼儿园“玩中学”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和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小学校长向家长介绍小学教育特点,用生动的事例展现在“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培养”观念引领下,幼儿入学后的负面表现,从而使家长明确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解决幼儿入学以后的适应困难。通过园长和校长深入浅出地讲解,家长清楚地了解到幼儿园教育为幼儿入学做足准备,衔接工作不只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的衔接,而是贯穿于幼儿园三年教育之中。学校也以零起点教育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从而使家长减少顾虑,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衔接观,与幼儿园密切配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帮助幼儿在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状态上做好适应小学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并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学校观念的统一,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供思想保证。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需要在周围教育环境的熏陶下,在幼儿教师的语言激励下,在规则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渐规范下,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坚持实践下才能逐渐养成。我在当前的学前教育过程中发现,很多幼儿在劳动时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服务能力及意愿不强烈,热爱劳动的情感不浓,自理能力差,尚未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给当前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主阵地,幼儿园应积极拓展幼儿劳动渠道并与家长展开合作,想方设法调动幼儿劳动的积极性,由浅入深地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四)注重智慧引领,促使家庭教育更富有智慧

在智慧聆听这一方面,幼儿园要指导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切实感知孩子的一切行为和想法,更多的去聆听孩子的想法,以求走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在认真聆听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知晓家庭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继而更进一步去完善家庭教育方案,可以起到最佳的家庭教育效果。另外,在聆听的过程中,家长要始终学会去欣赏孩子,不仅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而且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赏识教育,与孩子展开心贴心的沟通交流,相信这样的对话与聆听对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是有十分大的裨益的。

结束语

幼儿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对成人世界的模仿,周遭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全面的。家校环境因素对幼儿的心智、语言及行为习惯的影响,比任何其他因素的影响要直接并深刻得多。这种影响在青少年时期如果没有大的事件对其进行重塑或改变的话,其性格模式基本上就会定型。周遭环境的决定性领域是家庭和幼儿园,家庭和幼儿园在培养幼儿心性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互通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唐静.幼儿园家校合作育人的困境与路径探究[J].新课程,2021(42):223.

[2]杨燕.运用家校多媒体绘本培养良好幼儿阅读习惯[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09):25-26.

[3]张路路.浅谈家校共育提升幼儿园生活化教育效率[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09):19-20.

[4]安晓云.幼儿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J].甘肃教育,2021(17):58-60.

[5]甘群.家校联合下的幼儿手绘绘本策略[J].读写算,2021(2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