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4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吴修颖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保定市,071051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供给侧改革不断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已趋近于完成,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这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长期以单一性的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的发展,利差狭窄,成本提高,净息差也在不断地缩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再也不能依靠存贷业务获得竞争力。想要获得长足性的发展,就要探寻新的途径,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分析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的改革问题,国际化问题,监管政策的管控以及银行的导向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谈及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别从存贷利差,经营风险,负债结构以及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影响分析,以此来探究更好的应对策略,来帮助商业银行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同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影响分析

一、 绪论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关乎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金融行业的发展日趋稳健,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改善。在大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想要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要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考验,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实现商业银行蜕变的机遇。在机遇上,能够促进商业银行摆脱传统的运营模式,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为经济市场服务。反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原有的盈利模式下降,对于盈利模式单一的商业银行是一种打击,要转变经营模式,还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在利率化改革中,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问题,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以及监督管控等,都对商业银行影响重大。本次论文通过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在结合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性的探究。以理论为依据,提升商业银行的应对能力,进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更好的发展下去。

二、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不不断深入发展,银行业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传统的利率管制时期的稳定局面已经被打破,躺着盈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更加自由多变的市场化下,利率的变革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走向成熟发展的关键一步,在这样的趋势下,银行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拥有自主的定价权,通过对盈利模式的调整,以及对现有银行业务的优化升级,才能更长远的发展。因此,本文总结当前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的发展现状,以此能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多帮助。

(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现状

1. 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差异大

在商业银行公开的年报数据中发现,在利率市场化的调节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都在有序的回稳中,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向好发展。从数据中,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差异较大,以2020年公开的数据看,大型商业银行之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相差不大,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分化较大,发展空间差异明显。从数据中看,在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中,兴业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1%,华夏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19%,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22%。

cd076cc5b0367e474092f8c41412817

图2-1 2020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及其同比增速对比

cd076cc5b0367e474092f8c41412817

图2-2 2020年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及其同比增速对比

大型商业银行营收增速相差不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营收增长情况分化较大,发展潜力差异明显。这种差异有很大的原因来源于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在利率管制下,对银行的存贷利差过于依赖,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新的放开利率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还有互联网金融得自由式发展的冲击,各大金融机构都有了自主选择权和自由定价权。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下来,就要考验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结构,以及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2. 商业银行整体利润下降

从图3中的数据来看,2020年以来,我国的银行业整体发展有下滑的迹象,整体的利润水平有明显的下降。从数据显示,2020年商业银行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1.5万亿,同比下降幅度达8.3%,上半年同比下降9.4%。出现下降的原因首先是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受到重创,经济下滑明显。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商业银行整体也受到牵连,净利润下滑。其次是银行业面临各种减费让利的经济政策,通过下调利率来维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延期还本付息,降低普惠贷款费用等,实现实体让利1.25万亿。然后是不良资产上升,商业银行压力明显增大,营业支出增大。

图2-3 2015年-2020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变化情况

图2-4 2020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及其同比增速对比

从图4数据显示,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有6家净利润是下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有9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包括民生银行净利润下降了17.82%,交通银行净利润下降了11.95%,中信银行净利润下降了10.06%,整体利润率下滑明显。

2015年以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逐渐完成,各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调节也逐渐成效,从图3数据显示,从2015年-2019年期间,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逐渐稳定上升,期间虽有个别年份(2018年)下降但也很快得到恢复。直到2020年,商业银行整体利润水平下降明显,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受挫,市场低迷,金融扶持实体力度加大,致使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资产以及支出增大,产生利润下滑。

(二) 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现状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也在提高,在净息差缩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保持盈利,转变了原有的业务结构,增加了中间业务的范围,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代买卖证券,信息的咨询,还有办理信用卡以及贵重物品的保管等,以此来获得费用和相应的佣金收入。通过这种积极的活动推广,商业银行的其他收入来源不断的拓宽,进而增加了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原有的单一的收入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利率市场化,只有这种多样化的收入,商业银行才能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在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无论是产品规模,还是收入水平都在大幅度的提升,尽管这种提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整体收入上的占比并不是很大,但是这种正向趋势是一直存在的,并有很大的发展与转型的空间。

图2-5 2019年以来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情况

从图5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以来,各大商业银行陆续成立了理财子公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净息差收窄,银行利息收入放缓的请款下,商业银行寻求中间业务的发展,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冲击,以及当前的实体经济受挫的影响。转变业务模式,增加非息收入是商业银行谋取发展的出路。根据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以后,各大商业银行的非息收入都有增长,银行业务占比情况明显提升。在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向明显,投行,银行理财,信托资管等新兴的中间业务是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以股份制银行招商为例,在非息业务的管理上,客户的资产管理仅是2020年上半年就达到了10%的增长,财富中收达到了34.09%的增长,在新资管政策的要求下,招商银行加快业务转型,理财子公司的自2019年成立以来,增速明显,到2020年的数据显示已经达到了20家。

(三) 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现状

从2020年的经济发展来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明显增大,融资需求回升较慢,资产增速较慢。从当前的经济情况来看,金融扶持实体力度加大,信贷资产占比明显提升,占比达56.5%,商业银行在新增贷款上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实体效果明显。其中有国家战略项目,核心领域以及中小微企业贷款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影响下,息差下降明显。对此商业银行在经营上积极应对,调整贷款结构,提升中长期贷款比重,以及提升商业银行的零售贷款份额。商业银行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增加了银行投资类的占比。由此,从当前商业银行的负债情况来看,负债增速保持平稳增长,在负债结构中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仍占主导。

受存款结构的影响,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依旧激烈,市场利率的放开,高息揽存行为虽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存款成本上涨的趋势依旧明显。在经济下行明显,结构性调整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只能通过加大同业负债来稳定成本。从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主动负债规模来看,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增加幅度明显,相比之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规模没有明显的增加,由此也能看出在市场利率下,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压力较大,同业负债,央行借款等规模较大。

三、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 在经营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经营风险,就是指在金融行业中,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利润的获取同时面临的经营货币所带来的行业风险。在银行的经营中,会存在多种这两个因素是互相存在的,利润和风险以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存在着,银行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就要有效的控制利润带来的相关风险,要做好风险管理,就要掌握好会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力求能够平衡好风险和利润,以达成长远获利的目的。

对于银行来说,不同于实体行业的发展,其经营中存在着太多不可预估的风险,总会产生一些问题。首先是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逐渐扩大,但是自由资本金却明显不足的问题。在商业银行资本金中,仅有现金资产能上报存款准备金,除了储蓄之外,其他资金渠道明显较少。总行的资本金不足,那下面的分行可用资金就会受到限制,以至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开展其他风险类投资。造成风险和资本的不均衡。营运周转问题,资金的自给能力明显不足。在商业银行中很多都存在着轻存款,重贷款的现象,在地方经济建设上投入大,自身的经营效率低,存贷差距大,导致商业银行在运转上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

另外,商业银行在经营上还存在资金成本过高的问题,在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利率放开,商业银行为了增加银行的存储量,盲目吸储,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虽然环节了暂时的资金供求的周转问题,但是不利于银行本身的长期性发展,随意提高存款利率,扰乱货币市场秩序,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会致使储户粘性降低,为了追求高息,而不断的在各大商业银行“游资”。这种现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没有本质上的好处,并不会增加经营利差,只会增加储户的利息支出。

最后,如图10所示,是2013年-2021年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情况,能看出非息资产占比不合理,形成资金上的浪费。

图3-1 2013年-2021年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

固定资产的大量投资,占据了生息资产的投资份额,外延建设投资额过高,银行资产负担过重,金融机构的内在发展机制不完善,这些固定资产投资额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生息业务,资金的流动性减弱。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应收利息占比大,库存现金和备用金的过高等问题,容易造成券积压处理不及时,盲目经营的现象。

(二) 在负债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所谓负债结构,就是商业银行在市场发展中,随着市场的变化,竞争变得愈加的激烈,银行在此环境下,原有的业务模式难以维持现有的利润水平,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存贷利差明显的缩窄,盈利能力下降,在竞争加剧下,只能向比自己成熟,有能力的同行业市场进行资金上的拆借,或者融资,这样的操作必定导致本银行的非存款型的负债比例上升,进而使得银行整体的负债结构产生明显的变化。加之,目前金融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在不断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已经初步形成,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是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不断调整资产的组成结构,合理优化银行内部的资产配置。在银行业务中,贷款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的支柱性业务,对银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图3-2 2021年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情况

随着金融服务实体力度不断增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在金融贷款上余额50.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速24.9%。

从当前的银行利率提高,使得整体的负债成本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就会不得不调整战略,进行相适宜的资产负债管理,进而能够提高资产的运用率,提升银行业务中的贷款比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要不断跟踪贷款市场的走势变化,进而调整贷款的利率,以满足贷款客户的资金需求。随着利率的逐渐开放,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原有的较单一的模式演变成更加多元化的负债结构。在激烈的金融产品竞争中生存下来,传统的经营模式只依靠吸纳储户存款的日子渐行渐远,失去了往日的竞争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假若继续维持原有方式不变,银行的生存就会堪忧,因此,行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必定要做出改变,来应对当前的金融市场的变化,调整原有的负债结构是势在必行的一种举措,利于商业银行长远性的健康发展。

(三) 在盈利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主营业务一直是资产的负债业务。尤其是在利率的市场化不断形成之后,面对着存贷利率的不断放开,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不断的下降,已经威胁到了银行的发展。如图10所示2015年-2020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及负债情况。

图3-3 2015年-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资产及负债情况

从图12数据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逐渐增大,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净息差代表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情况,从金融市场上看,利率放开,同业竞争加剧,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不断缩小,在全行业的竞争中,这种净息差缩减的程度也是不一样,有一定体量规模的银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会强一些,净息差的缩窄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对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型的商业银行来说,影响比较大,净息差的收窄情况就会更加的明显,因此,能看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很大。

虽然当前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趋于形成,但是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在运行模式上的改变还不大,传统的经营模式仍旧在运行着,这种传统单一的经营,必然会阻碍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大部分的银行盈利收入还在依靠存贷差来实现,在传统的政府政策干预下,利率的稳定,使得银行能够安稳的生存,国际化逐步形成,利率放开的情况下,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了,市场开放,蛋糕固定存在着,大小也是一定的,各凭银行本事来争夺蛋糕,分享成果。还固守利差的盈利模式,忽视非利差的收益比重,对于银行来说是失衡的。面临着新型的投资业务水平低,投资性的收益惯性亏损,中间业务的发展也不是很明显,改变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迫在眉睫。

四、 在市场利率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 加强风险防控

在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影响下,商业银行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并且得到长远的健康发展,就要做好本行的利率定价任务,运用多手段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在利率逐渐放开的市场中,商业银行时刻会面临着利率变动带来的行业风险,并且要意识到这种利率的变动风险不是暂时的,它是持续不断,长久性的市场利率变动。因此,商业银行想要良性发展下去,加大管控利率的力度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利率定价这一措施,来加强银行的风险防控。在我国,很早就建立了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这一机制的规范下,市场秩序得到了良好的维护,在这一机制下的成员按照准则,对利率实行规范性的制定,有效的降低了市场的变动风险。在机制外的成员,面临利率市场化的冲击,自身风险扩大,可以通过探索这一定价机制,建立稳定的定价机制,以此来达到规范利率的目的。对于大型的商业银行来说,一般应对能力会更加的强一些,在行业中也是处于带领作用的,带领商业银行积极建立定价机制,提高把控风险的能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同时,建立适合本行主要业务的稳定定价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关系到本行的风险管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来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

(二) 差异化和多元化经营

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中,银行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对于银行业来说,商业银行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众多的商业银行数中,各个银行的经营方式都比较趋向于一致化,产品的类别,服务的理念也不尽相同,再这样的情况下,难以突出自身银行的竞争力,缺少独立的品牌性。在利率市场化完善的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想要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商业银行就应区别于其他的银行,结合自身情况,挖掘有特色的银行业务,树立品牌效应,实行有差别的经营模式,多方合作,提升自身优势,差异性的经营发展。

另外,商业银行在产品上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完善资产结构的多样性,进而达到降低产品的成本,促进资金的流动性,在使用资金上更加的灵活便捷,在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上,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体系,并且在市场化的发展下,各大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已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同时会灵活的结合客户的征信情况以及现有的还款能力,向客户推出相符合的个人理财产品,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以及相关资询业务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在为银行获利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实现负债结构的调整,实现商业银行的长远性利益获取。有效合理的调整行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而达到银行收益的最大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提升资金的流动能力,在和境外的战略合作伙伴建立良好长远的利益协同关系,向其出售商业银行的部分股权,使合作伙伴获取利益,并愿意出让相应的技术,管理以及资产等,进而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以此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而提升风险的管理能力。

(三) 发展中间业务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想要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学会革新自我 ,创新升级。只有探索出一条和当前市场发展相符合的业务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相比于原有的单一性的盈利业务,只靠存贷利差来维持银行的业务利润,非息业务的发展会更灵活一些,也更适合当前的经济形势。非息业务的优势主要是利润较大,风险低,在很多的商业银行中已经有率先进行转型的,将利润的增长转移到这些业务上来。从国际化的角度来看,提高中间业务的占比,来应对利率市场化,以及国际化银行的冲击是百利无害的。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业长期的单一性的盈利模式,转换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作为非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中间业务的发展,在我国的银行业中一直是处于边缘性的业务,占比很低,想要转变业务模式,就要有创新性的思维,在传统的中间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探索多元化的经营产品,将非息收入不断扩大。另外,商业银行积极寻求更多的金融机构合作的机会,挖掘更多的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向多元化,综合化的结构转型,促进银行中间业务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银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国家政府部门也是高度的重视,在这场金融侧改革中,利率市场化逐渐的形成,在这场改革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等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在这场改革找那个生存下来,商业银行就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地应对市场的瞬息变换,在吸取先进的经验的同时,努力改善自身的经营机制,转换盈利模式,开发创新业务,提高非息业务的占比,使商业银行的发展更具有竞争力,进而能够减轻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产生的消极影响,并能够为市场化的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范彦伟.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盈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 郅岳.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3] 曾小春,钟世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进展与启示[J].管理学刊,2018,3104:27-35.

[4] 谢宁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5] 章海燕.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7.

[6] 冯显.利率市场化程度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作者简介:吴修颖(1999.12–),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学生,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