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梓传

广东长天思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环境水质监测是对水资源质量进行分析与处理的关键环节,水质监测关系到水资源安全与污染治理、执法等各方面工作。文章对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水质监测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监测分析;分析方法

引言

水环境监测是我国当下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体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决定了当下水环境监测的方向,着重分析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对经典分析法以及仪器分析法来对水体进行分析,可以有效保护当下的水资源环境。常态化开展监测工作,对于水体整体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多方面了解污染物浓度,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监测的准确性,确保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有效统一。

1水质监测与现场采样概述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现阶段水污染状况比较突出,需要相关单位结合实际建立起规范的监测体系对水资源的污染状况进行监督,掌握水质状况。为了进一步保证监测的科学性以及完整性,还需要进行流速和流量的测定,其目的主要是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对现阶段环境保护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在水质监测的过程中,采样作为监测的第一环节也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其的重视。水质监测现场采样是指采集外环境水体或受污染水体的水样,通过分析测定,以获得水体污染基本数据的作业。该环节的采样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反映水体的化学组成和特征,而且水体特点和分析目标决定了采样的方法、位置、时间、次数等,这就对现阶段的现场采样提出了很高的技术性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其的重视。

2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现状

2.1生物监测技术

自然生态中的生物离不开水环境,与水环境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但当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含量超过安全阈值后,必然会破坏生物的发育和繁殖环境,并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传递和聚集,由此引发多种生物疾病。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的监测研究力度,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生物监测技术基于生物学反应,可针对水环境下不同生物群种及其水体敏感性,对水环境进行详细、全面地分析研究,并将其作为水污染情况的衡量标准,以得到详细的水环境污染情况。相较于常规理化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具有灵敏性高、监测范围广、成本较低等特点。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水质检测中也开始广泛采用这一新型监测方式,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环境信息实时获取的需求。然而生物监测技术是水环境监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目前仍缺乏完善、详细的技术标准,因而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和准确。

2.2现场应急技术

通过对突发水污染事故监测,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有效监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便携移动装置的标准化应用,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现场的各项参数,但是其应用也有一些限制,只限于某些参数,而且便携设备的运行对环境要求也很高,在极端条件下,测量结果会出现很大波动和偏差,从而影响到测量精度和可靠性。特别是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难以发现污染源,需要确保实时监控。从车辆的角度来看,其包括车身、动力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变性。水质应急监测仪作用是可以不受地理、时间和季节的约束,直接进入污染区域,利用应急设备,为监测人员提供安全保障,方便水体监测工作,了解污染物种类,掌握其污染程度,并及时做好数据采集及传输等工作,便于积极且高效的就现场情况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从而更好的对水质进行监测。通过对水质应急监测车的合理使用,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利用便携式测量设备和在线分析设备,确保水质有效性,使水质检测要求达标。

2.3在线监测

本系统可以自动在线监测、远程控制、自动传输数据、自动处理分析数据、自动报警和保存样品。自动在线监控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定时自动采集水样,以获得连续在线监测的水质资料。市和县各中心站均可利用遥控系统进行配水、采水、反吹洗。在数据的自动传送上,该监测点具有采集、扫描等功能,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控制中心,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存储到数据库中。在自动分析和处理过程中,可以自动分析、整理、统计、计算许多内容,如日、月、年的最大值、月均值、年均值等,并能根据要求进行水质的评估。在自动报警和留样系统中,当监控数据发生重大变化或异常时,会自动报警,并启动自动取样装置,以完成样品的自动留样,同时由中心站发送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2.43S技术

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该项技术结合了通信技术、空间技术、卫星定位、计算机技术等诸多科学的优势,可在空间信息基础之上,实现对各项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管理和应用,将其应用在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领域,不仅能监测出水体受污染的严重程度,还能提升工作人员的监测效率。但在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未完全发挥出3S技术的优势,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促进现代科技与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融合,加大此领域科研力度,为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撑。

3环境水质监测分析策略

3.1 优化水环境监测质量及管理体系

一方面,水质监测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其准确性、可控性是保证最终水质的关键,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水质监测在整个水环境保护进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要深化监管体制,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督体系,明确监督责任,改变监督人员观念,让其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能够履行好自身职责,在监督过程中,各个部门及人员均要相互合作,加强沟通,并共同努力,才能更快完成本质工作。从质量、工作程序等多个层面上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减少不必要工作环节,避免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为日后水利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2检测样品采集质控

水环境检测数据的采集分析皆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审查,在进行取样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最终所得审核结果审核后报送,有效避免出现错误问题。各个环节的审查工作需要落实到整个监测过程中,为确保样品来源的可靠性,需要对工作程序进行规范,确保采样样品的真实性与代表性,山东省枣庄生态局结合相关规范要求,采样频次设定在2~3周期,每周期控制在3次以上;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水环境监测区域采样频次要求在5次以上,以最终均值进行分析,以此满足切实监测要求。在明确采样频次后,选择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其中包括瞬时水样、周期水样、连续水样等,采集前为了提升采样的准确性,预先对水样荡涤采样容器和样品瓶进行润洗,避免出现交叉污染问题而降低监测结果精准度。

3.3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采样作业顺利开展的保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样的质量水平,所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对采样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人员要完善采样作业细节,提升采样的质量以及可信度。对采样技术手段也要进行严格规范,将人员作业与业绩考核挂钩,进一步激发作业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采样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合理的监测技术为水质监测与水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依据,相关人员要充分了解水资源实际现状,并通过合理分析其中问题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监测技术,确保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水资源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馨悦.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云南化工,2022,49(5):72-74.

[2]田园.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法[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3):58-60.

[3]高媛.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路径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