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与监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探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与监测

张炜杰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茶山分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例如,废液扩散、毒气泄露、重金属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可能会使人们陷入危险,甚至导致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建立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监测体系,可以及时掌握事件的发生和演变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众的安全和财产。本文主要介绍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与监测,希望为相关应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监测

引言

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例如,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可能会破坏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导致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物超标等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和监测体系,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不良影响,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和监测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建立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监测体系,可以避免或减轻突发事件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措施

(一)预案制定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措施的第一个方面是预案制定。由于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有着独特的特征和需求,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事件应急响应组织机构、应急处置流程、应急资源及供应保障、沟通联络机制等。预案应该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进行调整。生态环境部门可将相关典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内容汇总成“一页纸”指引,强化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各相关部门、应急救援队伍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应急演练和培训

其次是提前制定环境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反应速度。应急演练需要模拟真实情况下的各种应急措施,以评估演练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废液泄露入水体为例,要调查掌握各地辖区内重点环境风险源、环境敏感受体、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情况。包括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实际存水量是否准确、污水是否能够引进去、运转方式是否有效,人员队伍、施工材料、设备机械等是否能够保障,并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在培训方面,应核查工作人员的资质和技能,为他们提供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反应速度,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应急资源储备

根据预案,合理储备必要的应急资源,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应急领域,应急物资要能够满足一般应急救援需要,品种齐全、质量完好。应急处置类物资应包括处理、消解和吸收污染物(泄漏物)的各种絮凝剂、吸附剂、中和剂、解毒剂、氧化还原剂等各类环境事件处置物品;应急装备类物资应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应急监测能力、应急通信系统、电源(包括应急电源)、照明、便携式应急水泵、排水井保护垫与下水道阻流袋等应急装备,可以保障应急处置需要。这些资源应该放置在各自的区域和部门,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响应。

(四)应急处置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分析研判,第一时间组织环境应急、执法、监测及专家赶赴现场,立即组织开展应急监测,全面准确排查污染影响范围,向属地政府(办事处、管委会)提出断源、拦截、人群疏散等处置措施和信息发布建议,推动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需要上级部门指导协调的,应及时报告。具体措施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设计和制定。例如,在火灾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中,应急措施可能包括大气、消防废水取样监测、消防废水和泄漏物料废液拦截、残留的化学品进行转移或收集处置等;而在危化品或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中,应急措施可能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监测、采用沙土围堤、挖坑引渠等措施围堵、回收污染物、采用吸附材料吸附地面残余物质、环境修复等。因此,应急处置措施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灾害制定,以尽量减少灾害的影响。

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监测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监测系统

建立监测系统是有效保障环境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在结合应急工作方面,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责任体系、工作流程和处理措施,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来提高监测效果和准确性。实地监测和遥感监测相结合是目前常用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实地监测可对空气、水质、土壤等进行真实、直接的监测,收集环境数据。而遥感监测则可以利用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技术对广大区域内的环境状况进行快速全面的监测,特别是环境污染物的扩散和流向等情况。同时,应强化对土壤、水质、环境噪声等重点监测领域的覆盖,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环境质量状况。为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和分析海量监测数据是目前普遍运用的手段之一。

(二)强化监测能力

强化监测能力是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通过优化管理手段和全面升级监测设备来实现。管理手段上,根据组织架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并实施覆盖检验检测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和实验室技术体系,配套制定监测工作规范、人员行为规范等环境监测管理规章制度。在人(人员)、机(仪器设备)、料(试剂耗材)、法(方法)、环(实验室环境条件)阶段性到位后,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全要素完成全面试运行,打通管理体系各关键环节。另外,通过加强应急监测物资和仪器设备的储备、维护及更新,增配必要的环境类应急监测设备,为环境污染事故的快速、科学监测提供支撑。

(三)制定预警机制

制定预警机制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事件的特点和应对方法。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如有毒气体泄露、危险化学品液体、含重金属废水泄露等,可采用颜色编码预警模式,即通过一定颜色的标识来传递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该预警模式具有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特点,能够快速引起公众和相关部门的注意,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针对环境污染事件,可采用污染溯源和模拟预测技术来实现早期预警。污染溯源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和流向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模拟预测技术利用数值模型和大数据技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污染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事件扩大化。

(四)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是现代化环境监测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的快速获取、传播和共享。其中,大数据分析平台是关键技术之一,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可视化和可操作性,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有效避免或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除此之外,信息共享平台还需要考虑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应做好数据保护工作,保障公众和企业的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不受侵犯。同时,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措施,防范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确保信息共享平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语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与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和监测体系,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公众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同时也能够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兵.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及管理研究[J].地球,2018(10):95.

[2]杨汐.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3]张敏.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及管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

09):232.

[4]贾斌,李雪.探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与监测[J].科技与创新,2016(

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