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武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新文科视域下武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陈一睿

(武警警官学院 基础部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新文科具备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的特征,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学英语作为武警院校通识基础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功能,其课程思政对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文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武警院校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新文科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其一,战略性。这是新文科的价值所在。其二,创新性。这是新文科的属性特征。其三,融合性。这是新文科的学科特征。其四,发展性。这是新文科的动态特征。外语学科与新文科的建设任务和使命高度契合,即以“培养时代新人”为任务,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理论的创新者,中国未来的开创者; 以“提升国家形象”为使命,培养会讲、讲懂、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建立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着重强调了要在所有高校、全部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全面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这与新文科对复合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合。大学英语课程是武警院校学员必修的通识类基础课程,承担着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使命,在新文科及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将价值观引导有机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在教学中帮助学员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让他们发展为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武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状及问题入手,探讨在新文科的时代要求下,如何有效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效果,以及为国家及军队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

一、武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状

武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课时多(220课时)、时间跨度长(两年)、受众面广(必修通识课)等特点,其改革与创新关系到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外语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其课程思政现状如下:

  1. 课程重要性被低估。由于军队人才培养方案及武警部队任职需求等因素,大学英语课程一直处于边缘位置,其对国家安全性及战略性的影响被远远地低估了。马晓雷指出:军队外语能力是一种对外语资源的管理能力,国家的战略军队的使命决定着外语能力的主要目标是要服务军队执行重大任务的现实需求。2018年军改以来,武警部队与海外国家及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日渐增多,主要体现在抢险救灾、反恐合作、海上维权、军事比武及军事论坛等。这些军事活动,都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进行资料整理、现场同传、陪同翻译等。随着疫情结束,国际交往逐渐恢复,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外语人才。
  2. 教员思政意识不足。受到固化的语言教学观念的影响,外语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仍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比如:语音、词汇、语法等,而忽略了语言的文化内涵,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思政教育是政治课、哲学课的内容,跟外语无关。即便有的教员进行了课程思政,也是生硬地说教,造成学员反感,适得其反。
  3. 课程思政目标不明确。现行的军队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的叙述为零。教员会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补充相关思政内容,比如:文化、情感、思想、道德等,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明确的思政育人目标,思政内容易出现零散化和碎片化,且思政内容的安全性也有待商榷。
  4. 课程思政评价方式缺乏。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课程思政如火如荼在全国的教学活动中展开,其效果如何是需要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大学英语课程是用外语对学员进行思政教育,效果如何?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没有评价体系,课程思政就不完整,也不能达到促进教学的效果,更不能实现新文科的宏伟目标。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优化方向

新文科背景下,武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实现育人目标。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基础课程设置要以行动作为目标,课程设置即确立教学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和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四个方面。以下将从泰勒的课程理论四原则出发,结合新文科背景,探讨武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优化方向。

  1. 确立教学目标,明确育人方向

依据泰勒的理论,在制定和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时应注重对学科本身特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习者的自身素养三个方面的因素。武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外语”教学,教学目标可以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来制定:工具性目标要求学员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并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人文性目标要求学员掌握英语国家基本文化传统,明确思政目标和育人方向。

  1. 强化思政建设,重构教学内容

根据纲要要求,课程思政需充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武警院校培养的是军事人才,思政建设还应强化政治治校、为战育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方式。教学内容除了语言知识,还应结合军队实际,融入利于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升的内容。

  1. 实施方式多样化,调动学员积极性

教学方式极大地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充分调动教员对课程思政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认知,积极主动地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教员组成课程思政团队,结合学员特点,探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比如: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通过共情-内化-践行来实现思政育人的全面落地。

  1. 规范评价体系,把握评价维度

泰勒指出评价体系应建立在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基础上,因此,教员需设计具有思政元素和价值引领的测试,并把军队相关职责、精神融入其中,通过测试结果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并从中分析思政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结语

武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学员的必修基础课,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应充分发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通过明确军队思政目标、提升教员思政意识、重构思政教学内容、健全思政评价体系,让大学英语这门课能真正有效地助力于军队人才培养,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

参考文献:

[1]拉尔夫·泰勒,著.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安丰存,李柏年.新文科视阈下外语课程思政与外语人才核心素养培养[J].

外语电化教学,2021

[3]罗娜.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路径探索[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J].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