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4
/ 2

依托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古磷

威信县三桃乡人民政府 云南 威信 657911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文物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中,需要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更好的发挥相关文物价值作用,进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依托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提出了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文物保护意识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容,文物则是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体现着我国民族精神。文物保护工作有着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由专业人士保护相应文物,但文物是我国全体人民的精神财富,任何一件文物损毁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因此,社会大众也应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极大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强化和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才能更好的保护文物。

1、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作用

1.1提高文物知名度

我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为我们遗留了大量优秀的精神文化。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加大了对古文化遗址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相应古文化遗址的宣传,有效提升了相应文化遗址的知名度,充分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在古文化遗址的开发和利用中,需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比如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通过宣传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进而赢得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同时,通过文物保护宣传教育,还能提升地区知名度,比如濮阳通过举办龙文化学术研讨会,不仅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龙文化,还能有效提升濮阳及当地文物的知名度。

1.2吸引更多保护文物人士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可以加深群众对文物保护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强化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进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我国各个地区都有着很多古代文物,且部分文物在特定节日会向公众开放,但在文物开放期间,部分人员存在攀爬、写划等不文明行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相关部门应重视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文物周边可以设置明显的标志,让公众认识到文物受损后很难修复,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损失,以此来警示公众一定要注意保护文物。通过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才能吸引更多文物保护人士,比如戚城遗址开放后,节假日会有很多游客前来游览,戚城遗址作为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很大的文化价值。但在戚城遗址开放后,乱爬墙、登高望远等不文明行为经常发生,导致城墙部分区域存在土块脱落的情况,造成了很大损失。针对相应问题,需要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可以在遗址周围设置警示标语,禁止游客乱攀爬。通过宣传教育,让游客充分认识到遗址重要文化意义,强化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游客才能更好的审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减少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2、依托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措施

2.1完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体系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为保证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顺利开展,还需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体系。关于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依据,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要求,明确文物保护工作内容和措施,可以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体系的建立中,需要制定统一、标准的管理制度,各级政府和文物单位需要合理安排文物保护工作,确定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具体职责,协同开展文物保护工作,避免工作中出现冲突问题。在具体的文物保护工作中,还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好总结、反思工作,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水平[1]。同时,为保证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应建立更高水平的文物保护宣传队伍,相关人员还应接受特殊的文物保护技术培训,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还要熟悉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具体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中,还应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体系相关内容要求开展工作,才能充分保障工作效果。

2.2加大破坏与盗取文物行为惩罚力度

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很多文物不仅有着文化价值,还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一些文物保护意识薄弱的人就会通过多种不正当手段偷盗文物,以获取高额的利益,这就容易造成严重的损失。针对这一情况,各级部门需要加大破坏与盗取文物行为的惩罚力度,联合执法部门,严厉打击私贩文物的违法行为。在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中,需要加强毁损、盗取、贩卖文物的违法犯罪教育,提升群众对文物保护相关法律的认识水平。文物管理部门一旦发现相应违法行为,要及时举报不法行为人,加大损坏文物行为的惩戒力度。同时,文物管理部门还可以鼓励群众参与监督管理,给予相关举报人一定的奖励,以更好的保护文物。

2.3组织开展文物保护相关活动

在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中,一定要认识到社会大众的力量,提高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不仅可以更好的传播文物研究成果,还能有效提升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有利于文物保护工作更好的开展。在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中,文物单位可以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吸引更多民众参观和了解文物

[2]。比如七夕节,博物馆可以展出具有爱情内涵的文物,可以借此普及文物知识,进而增强群众对文物的深刻认知。孔子博物馆中珍藏有“清凤冠”,这一文物有着“凤冠霞帔,天长地久”的寓意,七夕节展览这一文物,可以让参观者了解“凤冠”文化内涵,吸引更多人了解相应文物背后的爱情故事,能够有效提升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2.4增加文物保护宣传教育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和文物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深刻理解文物保护工作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增加文物保护宣传教育资金投入,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才能更好的保障文物保护工作效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本地区文物数量、文物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科学的资金投入方案,同时,还可以引入企业和个人资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中,拓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资金来源渠道,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资金充足。

2.5引进现代化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宣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还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文物保护宣传思路和教育方式,才能实现更好的文物保护效果。传统的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是人工宣传方式,宣传工作效率较低,实际效果也不理想,文物管理部门可以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扩大文物保护宣传教育范围,不仅能够增强文物保护宣传的时效性,还能影响更多群众。目前,各地方文物管理部门都加强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加设,通过多个平台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采用多种宣传教育手段,吸引了更多受众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3结语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长期进行,如果仅靠某个部门或个人,难以保障文物保护工作效果,需要由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强化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才能更好的保护文物。在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中,还需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体系,加大破坏和盗取文物的惩罚力度,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开展文物保护相关活动,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水平,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文物保护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文物保护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理性思考[J].城市情报,2022(20):64-66.

[2]贾玉龙.做好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文物保护意识[J].区域治理,2020(2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