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4
/ 2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分析

李斌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 100039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各2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行8周治疗,比较两组病患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速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强制性运动疗法;下肢康复;脑卒中

强制性运动疗法中是一种全新的康复治疗技术,能够帮助卒中患者和其他神经系统损伤患者更好恢复运动能力[1]。强制性运动疗法一般被应用在慢性脑卒中患侧上肢的康复,用于下肢康复的情况较少。研究可知,患者卒中半年以上时间,步行能力受到的影响较小,曾有研究发现脑卒中一年以上若能进行规范训练,可帮助患者提高步行质量参数[2]。为了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对脑卒中患者接受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各2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范围50-81岁,平均年龄(61.69±3.31)岁。实验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0.93±2.3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以及性别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目前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②偏瘫患者下肢Brunnstrom;③患者或家属亲自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活动性肝病;②肝肾功能较差;③无法听从医生指令;④神志不清。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时使用Bobath技术:使用神经促进技术,促进分离运动;牵张技术;躯干肌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踝被屈诱发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活活动能力(ADL)训练。患者每天接受两次上述治疗项目,每次持续两个小时时间,每周;日常生完成五次这样的治疗计划,患者需要接受八周时间的治疗。

1.2.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时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患者每天要完成150次左右起坐训练;进行速度达到0.5-1km/h的平板运动,速度最快不超过2.5km/h,每次进行20分钟的运动,每天两次;每天进行1km左右的室外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单腿负重等,在强制性运动疗法中起坐训练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内容之一,椅子高度要从50cm逐渐降低到20cm左右。每天进行4-5h的下肢强制训练,每周进行5次训练,至少进行8周时间的治疗训练。两组患者在进行每次训练之前要对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不超过正常范围,如果心率以及血压较高,或产生胸前区不适及头晕等症状时,立刻停止训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患康复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呼吸恢复正常时间及生活自理能力。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恢复正常时间,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1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x±s

组别

n

呼吸恢复正常时间(天)

生活自理能力(分)

观察组

20

12.89±1.63

8.63±1.34

对照组

20

25.87±2.75

5.29±1.13

t

18.158

8.521

P

0.000

0.000

3讨论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近些年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康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康复训练技术。使用这项技术时要对患者健侧肢体进行限制,不能让其随意进行运动,集中精力练习患肢,日复一日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使用患肢通过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恢复自身,不断提高训练难度,直到可以达成训练目标为止,让患者能够克服习得性废用问题。通过相关研究[3]可知,对患者健侧肢体的运动给予限制,患侧肢体接受强化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肢的灵巧度,而且可以将功能性改善成功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经过进行对患者的随访,治疗效果能够维持两年甚至更久时间。现如今,有关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研究报道并不多,本次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MWS、FMAL、BBS与治疗前和对照组之间的结果比较取得了有效改善,因此,患者接受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后,患者的平衡功能改善了许多,降低了患者出现跌倒问题的几率,提高患者康复自信心。

强制性运动疗法是一种指向性训练,步行能力能够将患者下肢的基本功能反应出来,也是大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最终康复目标。起坐训练属于闭链训练,能够增强患者下肢力量,尤其是股四头肌的力量,股四头肌力量和患者的步行速度之间存在明显关联,不仅能够增加患者肌力,而且能够防止伸肌痉挛情况的出现。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训练的速度要从慢到快逐渐调整,要保证患者适应当前速度后才能继续提高,这是强制性的行走训练,能够让患者更快行走,同时也在改善患者步态模式中发挥了有效作用[4]。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为了让患肢运动功能可以更快恢复,患肢是患者康复训练中的重要内容。所以,要让患者进行患肢的负重训练,达到提高患侧力量的目的。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时间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若患者符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入选条件,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多种并发症,要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特征为他们进行针对性治疗计划的设计。

综上所述,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中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智韬,周盼盼,章闻捷,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18):14-15+35.

[2]陈董东,汤国敏,温速女,等.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05):22-23+36.

[3]瓮长水,高怀民,毕胜,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变化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18,6(23):3482—3483.

[4]贾亮,刘俊英,王贵玲.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