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结肠息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4
/ 1

谈一谈结肠息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刘健

汶川县人民医院;四川 阿坝州;623000

结肠息肉主要发生于患者的大肠内(结肠),在成年人中比较常见。目前,临床上对于大部分结肠息肉的病因还不明确,随着病情的发展,一部分结肠息肉可能会发展成结直肠癌,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近年来,随着电子结肠镜的普及,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正逐年升高,尽管如此,临床方面还必须要进一步探究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达到认识结直肠息肉、预防结直肠癌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一、何为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是指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隆起性病变,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结直肠良性疾病,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类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及脂肪瘤等),临床上以腺瘤性息肉最为常见。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便血,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量少,以间断性出血为主,偶尔会有上消化道大出血,长期慢性出血还会导致贫血;此外,也会引起排便时间、次数以及排便形状的改变,在息肉较大时会引起腹痛、便秘、腹胀、腹泻等,直肠具有长蒂的息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但结直肠息肉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易误诊或漏诊。结直肠息肉具有恶变潜能,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因此,早期发现并清除结直肠息肉,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二、结直肠息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与结直肠息肉

有相关报道指出,具有结直肠疾病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其患有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风险会远远高于无家族遗传史者。此外,另有研究表明,大约30%的结直肠癌由遗传性结直肠肿瘤所致,即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其中,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引起腺瘤发生的风险更高。因此,对具有结直肠疾病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来说,可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来进行筛查,以此提高遗传相关性息肉病的检出率。

2、肠道炎症与结直肠息肉

长期慢性炎症反应会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进而引起黏膜的慢性损伤,导致胃肠道黏膜屏障被破坏,这都是导致结直肠息肉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上可发现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其患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会相应增加,这说明炎症反应在结直肠疾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炎症反应对结直肠疾病的影响可能是由于饮食、代谢、肠道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肠道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切断炎症刺激来阻断结直肠疾病的发生发展。

3、年龄与结直肠息肉

年龄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会相应增高,到了中年,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高达10%~30%。大肠是食物残渣滞留、吸收水分形成大便的地方,大肠黏膜长期受食物残渣的刺激就容易增生引发息肉。到了中年,尤其50岁以后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有必要做一次肠镜检查,是否有结直肠息肉、甚至结直肠癌,以便能及时治疗。

4、代谢相关因素与结直肠息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而由此引发的超重、肥胖(尤其腹型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综合征都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些代谢相关因素会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生长因子-1水平的升高等等,进而会通过增加细胞增生和减少细胞凋亡而影响结直肠息肉的产生。有研究证实,结直肠息肉患者中,血脂当中任意一项异常者高达57.75%,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大肠腺瘤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药积极锻炼,控制饮食,减轻体重,治疗和预防三高,就可以预防、减少结直肠息肉的发生。

5、胆系疾病与结直肠息肉

有相关研究指出,有胆系疾病的患者,其患结直肠息肉的风险高于未有胆系疾病者,提示胆系疾病是结直肠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国外曾对42543例结肠腺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28281名患者中有胆系疾病或曾行胆囊切除术。胆系疾病可能是内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一个标志,内脏自主神经病变会导致胆囊排空功能障碍和肠道传输时间延长,使大肠内毒性物质滞留时间延长,从而刺激肠黏膜发生腺瘤。

6、吸烟、饮酒与结直肠息肉

吸烟与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具有二十年以内吸烟史者大多发生小的腺瘤,而二十年以上吸烟史者大多伴发大的腺瘤;此外,有研究认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影响抑癌基因的产生,从而导致结直肠息肉及肿瘤的发生。而经常饮酒也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另一个危险因素,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可诱导DNA甲基化,干扰叶酸、钙等潜在抗癌营养物质的吸收,使肠道黏膜增生,并增加结直肠息肉及肿瘤发生的风险。

三、科普小结

95%以上的结肠癌是由结肠息肉发展而来,阻止结肠息肉就可以阻断结肠癌的发生,要想预防结肠息肉,就必须要了解结肠息肉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