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价值

徐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12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对照组18.60%低(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预见性护理;呼吸衰竭;重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部气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该病常发生于老年群体,患者可存在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及咳嗽加重等临床症状,老年患者更易合并重症呼吸衰竭,临床常采取机械通气治疗,但长期应用呼吸机治疗会抑制咳嗽反射,增多痰液分泌,不利于通气功能持续改善,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更能改善病情[1]。预见性护理核心护理理念为“先预防后治疗”,通过事先分析患者状况,提前预测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2]。本研究选取我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86例,探讨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12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62-83(70.36±3.21)岁;病程2-19(10.65±0.97)年。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1-84(70.32±3.23)岁;病程2-20(10.60±0.96)年。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选取标准

(1)纳入:①经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等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者;②存在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消瘦等临床表现者;③年龄>60周岁者。

(2)排除:①存在咯血症状者;②无法配合研究治疗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止咳化痰、抗感染、无创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予以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增强管道护理,给予营养支持,调整体位等常规护理。

1.3.2  观察组  采用预见性护理。(1)无创机械通气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增加病房巡视次数和时间,间隔2h监测一次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状况,参照患者舒适程度对其体位和面罩位置进行调节。(2)开展健康宣教,采用患者能理解的方式告知患者通气治疗的意义、措施和注意事项等,通过观看视频、图文和宣传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排痰方式,指导掌握呼吸、咳嗽的方式。(3)并发症护理,针对可能存在的面部压疮并发症予以提前干预,增强对面部的清洁护理,维持皮肤清洁干燥,采用水体胶对被面罩压迫的位置进行保护。长期应用呼吸机治疗会受面罩内气体冲击、张口呼吸影响,诱导患者腹胀,增加护理风险。可以引导患者多进食一些富含大量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饮食,通过机体胃肠道蠕动,帮助排出肠道内多余气体,避免食用容易胀气的食物,降低腹胀发生可能性。应当将呼吸机有关参数调节后,予以关机、待机,佩戴好面罩后再对机器开机。患者在长期应用呼吸机治疗后,受人工气道不良管理、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及交叉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存在吸入性肺炎可以使用一次性湿化瓶,每天定时更换,消毒面罩、管道,定期通风。加强呼吸道管理制度,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分泌物,并使用消毒液清洁口腔。予以患者体位干预,指导其半卧位,定期为其翻身叩背。间隔7d更换一次呼吸机管道。并严格遵循七步洗手法,采取无菌操作。

1.4  观察指标

(1)对比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2)对比并发症发生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

43

9.12±0.69

13.42±1.20

对照组

43

10.57±0.76

17.69±1.24

t

9.263

16.227

P

<0.001

<0.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对照组18.6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面部压疮

腹胀

吸入性肺炎

发生率

观察组

43

0(0.00)

1(2.33)

1(2.33)

2(4.65)

对照组

43

3(6.98)

2(4.65)

3(6.98)

8(18.60)

χ2

4.073

P

0.04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被称为慢阻肺,主要特征是气流阻塞,属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存在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状况,伴随疾病的进展可演变为呼吸衰竭,该病以老年群体占比较大,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认为该病诱导因素较多,病情易迁延不愈,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极为必要,机械通气属于临床常用疗法,存在理想的临床疗效,但仍存在较多的并发症风险,同时辅以必要的护理干预能帮助病情转归,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3]

本研究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提示采用该护理方式可帮助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长。预见性护理作为前瞻性护理方式,通过患者身心状况采取预见性干预处理,对可能存在的并发症进行提前干预,积极的病情监测、定期清洁消毒通风能避免病毒侵袭或意外事件出现,增强患者舒适度;耐心而易于理解的健康宣教能帮助患者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提高患者依从度,帮助医师治疗开展,有利于实现更好、更迅速的康复结果。此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对照组18.60%低(P<0.05),提示采用该护理方式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丁思源,吴志群,王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管理与感知控制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3,21(10):1329-1332.

[2]  罗政,张红云,高艳红,等.正念减压结合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睡眠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1):1285-1290.

[3]  陈霞丽,邢利民,凡颖,等.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2):22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