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康复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心肺康复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林莉,范白燕通讯作者,王蕾,孙熙洋,陈静,王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福建厦门,361002)

摘要:运动康复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神经发育学以及生物力学为治疗基础的,主要采取主动以及被动的运动方式,采取替代、改善以及代偿的方式,对患者运动组织的血液循环以及代谢进行改善,进而提升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肌力以及耐心,降低异常应力或者对患者施加更多的治疗盈利,对患者功能障碍以及躯体急性情况进行纠正。本研究将探究心肺康复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关键词: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应用

心肺康复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呼吸练习、爬楼梯等方式训练。若想提升心肺功能,建议多做有氧运动,如骑车、羽毛球、爬山、慢跑等,主要进行持续性且有节奏的运动,可以充分锻炼身体,且大大提高身体素质[1]。呼吸练习指在比较空闲时,采用深呼吸的方式呼吸,能够显著增加肺活量,在持续性做深呼吸时,会使肺部收缩以及扩张变的更加轻松,提高身体内所有组织的灵活机动性。爬楼梯是非常方便的运动,在楼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以多爬楼梯,能够很好的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心脏的工作效率、可以有效的吸氧,以及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等。

1、心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严重,心脏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如心衰患者。研究指出,心衰患者实施基于六分钟步行试验的心肺康复训练,有效改善心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属于运动实验,操作性、实用价值较高,具有安全、无创、简单的特点。当前,六分钟步行试验广泛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可一定程度改善心功能。慢性心衰患者在六分钟步行试验中可结合身体状况选择运动强度,随时休息或停止后行走[5]。因此,学者们认为六分钟步行试验不仅可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日常训练,还可作为该人群的心功能评价指标。研究指出,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六分钟步行试验联合运动康复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运动康复可有助于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心功能,加速恢复,同时运动康复还有助于患者保持体力[2]。开展六分钟步行试验前,确定场地,地面不能有障碍物,每隔3米做一个标记。在运动前,对患者基础疾病进行评估,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训练场地放置抢救物品。被试者在运动时要求护士陪同,并使用心电图监测。若被试者出现疲劳现象可适当休息,不需要停止计时;在被试者休息以后要继续行走,计算行走路程。若被试者伴随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呼吸和心悸加重等症状时,停止试验。

2、心肺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肺功能

    指导患者呼吸训练,内容为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详细如下: ①爆发式咳嗽:训练流程是深呼吸、屏气、关闭声门、咳嗽。在训练前,护士要向患者讲述训练方法,强调训练重点,先向患者讲述模拟演练,然后要求患者自行练习。爆发式咳嗽能够帮助患者排除肺内与气管内深层痰液。每天锻炼3-5次,每次5-10分钟。②呼吸操:这种呼吸训练方法在临床很常见,主要包括下蹲、弯腰、扩胸等动作,以及适量的爬楼、慢走等有氧运动。每天训练3-5次,每次3-4分钟[3]。③吹气球法:这是一种人工阻力训练方法,随着气球增加,患者呼气阻力增加。患者在反复呼气与吸气联系中,肺功能得到锻炼,加从而恢复肺功能。每天悬链3-5次,每次3-5分钟。吹气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受患儿的欢迎。④腹式呼吸:这也是临床常见的训练方法,具有加强膈肌运动能力、气体交换能力的作用,提升患者肺功能。腹式呼吸不同于正常呼吸方法,在呼气时,上腹部要保持凸起,在吸气时,上腹部要下凹,胸部不能变化。⑤缩唇呼吸:这种方法是通过改变口唇形状让气体从口唇中缓慢吹出。缩唇训练使用蜡烛当道具,在患者面前放一根蜡烛,当蜡烛呈倾斜状态而且不会灭的时候,说明训练效果很好。⑥呼吸功能训练器:呼吸功能训练器是现代科学不断发展中的产物,在临床有一定知名度。呼吸功能训练器能够训练患者均匀且缓慢的深呼吸,根据容量设置与刻度提示来控制患者吸气容量与速度。深慢吸气模式能充分扩张熊奎,加大胸膜腔负压,促进肺膨胀,提高肺泡的有效通气量和潮气量,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临床实践发现,呼吸功能训练器能够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呼吸频率,增加气体弥散和交换,预防术后低氧血症。

3、心肺运动试验下心肺康复应用价值

心肺运动试验指的是由机体代谢测定及氧摄入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等的气体交换指标,它不等同于平板运动,也不等同于心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通过对气道中气体交换进行测量,对心血管系统的统一运动应激反应同步评估,不仅能够测量气体交换,还能够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且测量心脑血管系统与测量气体交换存在相关性[4]。该相互关系能够反映出非气体交换量纲,主要是因测量结果和运动过程中能量实际消耗存在相关性。心肺运动试验对能量消耗间接估计,同时对特定工作强度中心肺搏动提供氧进行测量,继而提供运动状态下心搏量反应情况。心肺运动试验通过对肺器官、心器官、循环系统的应激反应能力进行检测,了解该器官健康状况、储备能力,并了解两个系统间血管功能健全情况,对心肺协调性、肺储备能力、心储备能力进行评价。当前,临床常见心肺运动试验包括踏车运动、平板运动等,其中踏车运动平均摄氧量为平板运动89%-95%,因此,平板运动应用广泛,具有较高安全性。心肺运动试验能评估心肺储备能力。心肺储备能力可反映机体的运动耐受性,直接反映指标包括呼吸储备、心率储备。早在1982年,有学者在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肺评估中采用最大氧气摄取量绝对值,证实了摄取量与非侵入性血液动力学参数存在相关性。

4、总结

总而言之,正常人在实施心肺运动试验时应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各测量指标存在较小变化,与未使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应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不会影响心肺功能诊断。

参考文献:

[1] 栾育欣, 唐德军, 徐伟. 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2022(18).

[2] 孙文惠. 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 29(8):120-123.

[3] 马军廷. 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16):4.

[4] 王颖颖. 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中外医疗, 2021, 4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