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的探析

王佳慧,高琦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教育的基础,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新时代劳动教育不同于原始时期“劳动”与“教育”的自然互动,也不同于大机器生产带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简单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的是在身心互动中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统一,强调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对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我们可以在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思考落实劳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劳动教育这一领域,一直是教育学界的热点问题,在不同阶段中也呈现着不同的特点,新时代对于劳动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对加强劳动教育和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劳动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1]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如何发挥价值?又如何实现?都是当今教育者必须思考与落实的重要部分。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定位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3],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一线教师要厘清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劳动教育

在《教育大辞典》中定义劳动教育是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劳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工农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4]劳动教育首先是关于劳动素养的教育,其次是劳动价值观的教育。

(三)小学劳动教育

本文以小学劳动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对“劳动教育”界定的基础上给出小学劳动教育的定义:小学劳动教育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小学生传授劳动知识与技能,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现状

当前,虽然学生劳动教育已受到重视,但是一些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劳动教育的状况还不甚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笔者对于学校的学生就餐情况进行了解。午餐时间,学校安排了老师来监督学生不要浪费粮食,从这可以看出学校也在从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劳动成果的劳动价值观,但是就目前来看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状况并不太乐观,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节约的意识。

笔者进一步向部分学生进行了解后得知,每天做家务 10 到 30 分钟的学生,大部分同学并不是计算的单纯的劳动时间,如有些同学随父母下楼倒垃圾之后去散步的时间也算在其中,所以说实际花费在家务上的时间并不多。

学生劳动教育的缺乏不仅是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也是因为缺少时间与精力或者家长的支持,从而忽视了劳动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笔者了解到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一般就是口头的表扬或者批评,没有做出具体的评价记录。老师在评价上存在误区,甚至有的老师过于功利化,只注重于评价学生劳动的最终结果,忽视过程性评价,忽视劳动教育的内在渐进式发展。

三、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一)社会层面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西方的文化冲击,使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观念,这些观念在社会上甚至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成为人们追捧的观念。如“网红”,轻轻松松成为了公众人物并且获得金钱,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这些现象对家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最大的还是处于劳动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学生。

在这个信息时代,舆论媒体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舆论媒体发挥导向作

用,从报刊杂志、书籍、广播和电视这些社会媒体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可以通过这些媒介及时宣传劳动价值观念,利用这些媒介的优势为劳动价值观的培养进行服务。

此外,我们必须从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入手,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积极氛围。要让全社会人民都懂得人们的美好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每一位劳动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位劳动者都发挥着自己的价值,都应该受到尊重,所有人都要正确看待劳动者,懂得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各自分工不同。

(二)学校层面

没有实践的劳动是不存在,脱离了劳动、脱离了生活,精神是空虚的,没有劳动技能,特别是没有劳动感情,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是失败的。理论脱离实践是劳动教育的一大失误,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一个接受了十年制教育的学生,在校期间只是教授了基础的知识,并没有接受劳动实践的训练,毕业之后直接给他一把铲子让其开始劳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悲剧。因此我们在培养小学生劳动价值观时,需要建立供学生使用的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劳动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技能和劳动价值观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家庭层面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孩子的指路明灯,因此父母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对孩子的教育。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父母还是深受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并没有把劳动看做是孩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相反他们认为劳动可有可无,甚至是不必要的,对孩子的成长作用甚微,这种对劳动狭隘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是非常不可取也是需要转变的。可以通过学校、社区或者媒介的方式对家长进行观念的教育。

家庭劳动教育相对学校的教育而言是比较松散的,没有严格的规章和制度,更没有落实家庭劳动的时间,这对于劳动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劳动教育必须是每天都在路上,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规定每天的劳动时间并且要严格遵守。

(四)学生层面

小学阶段正是劳动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生存与生活所必需的人格、能力与素养,培育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是当务之急。可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告知并引导孩子产生对劳动的认同感和热爱,如在饭桌上可教育孩子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果实。在日常生活中,告知孩子目前的美好生活都是靠父母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做人不能不劳而获,要通过双手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在学校和社会中,可通过张贴宣传语,教师的语言说教等方式进行,从而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经,其本质是培养劳动价值观。小学

生可塑性强,若要培养未来一代的劳动价值观,必须从小学生抓起。本论文聚焦于从劳动教育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劳动教育培养的问题,希望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多思考如何实现劳动教育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江勇.劳动教育须从小抓起[N]. 西藏日报(汉),2021-04-26(005).

[2]熊威.小学一年级爱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A].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三届“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中青年教师报告会论文集[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21:2.

[3]李印臣.提高小学教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认知的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3):36-40.


[1]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1-04-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2]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1-04-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3]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1-04-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