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建筑空间格局规划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建筑空间格局规划方法研究

梁颖诗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10030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区基础建设,促使民众对建筑工程提出更多的新要求,旧建筑改造也得到有关机构的进一步考虑。从其他类型建筑工程方面来讲,旧建筑改造应进一步结合民众要求,在确保美观、舒适的同时,也要体现功能上的多元化、先进化。因而在实际的城市旧建筑空间格局规划期间,就要充分分析旧建筑空间规划现状,并给出建筑空间规划的策略,以期为民众打造出更加符合其现实要求的建筑空间。

关键词:城市更新;旧建筑;空间格局规划;重构;功能评价

引言

在城市更新行动逐渐深化的条件下,旧建筑需要在尽量保留原本空间格局特征以及功能的前提下,体现更加显著的利用价值。基于目前现状,有关部门关于改造旧建筑空间的分析与实践有所缺失,不合理的空间格局规划或者调整可能导致生态环境质量受到消极影响,还可能导致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协调。因而注重对旧建筑空间格局的重构,在积极参考同行业成功案例的同时,也需进一步了解地方建筑规划特色与要求,以此以城市更新原则为指导,对旧建筑空间格局规划进行探讨,以期助力城市更好发展。

1城市更新概述

城市更新是当今都市建设发展与演进的重要趋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我国都市建设正在逐步崛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带来的老城区改造、旧建筑空间置换等问题越发突出。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下,我国主要城市都在积极发掘自身潜能,不断更新城市功能,替代工业方向扩张城市空间,从而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地区影响力。在此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城市更新会牵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在城市中心区,旧建筑常常是最大的利益驱动者。如何对这些现存旧建筑进行有效保护与再利用,是提高城市个性、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城市要想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其自身魅力,就要秉持新旧并存的理念,使过去的文化和建筑与现代的文化和建筑相互交融。城市扩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城市从单纯的外延发展转变为对城市的刚性需求的调整,城市旧建筑的整体空间格局规划与功能再利用,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因此,促进城市的良性更新与持续发展,注重对其合理的改造更新,需要做好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工作。

2旧建筑空间格局现状

2.1建筑保护不当,城市整体风貌不协调

结合现实情况分析了解到,城市的旧建筑保护不当、风貌失衡等因素来自多方面,其中最为明显的为以下两点:第一是在建筑空间格局规划期间,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建筑的功能价值的优化,仅仅是考虑到对于建筑的重建[2]。第二是旧建筑原有空间格局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修缮工作也变得艰难。相对总体修缮来讲,利用环保节能且工期短的修缮措施有利于经济效益提升,但是相关工作可能会使其与原有区域建筑风貌雷同,或与城市环境风貌不相协调,无助于区域文化特色的传承与传播,无助于建筑文化的发展,导致民众在风格单一的新旧建筑群中逐渐消退城市归属感。不仅如此,在近期的城市更新过程中,还呈现出建筑保护过当的情况,未能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建筑设施进行合适的整改,也未能考虑到现代建筑元素与传统建筑元素之间的自然融合,继而使得建筑保护不合理,使得城市建筑设施的样貌与风格新旧不相协调。

2.2建筑空间杂乱,秩序失调

新社会对建筑功能提出了更多要求,现代商业建筑,民用建筑以及工业建筑等,对于建筑空间的布局及其面积等都与旧建筑截然不同,城市化管理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紧缺,导致各类型建筑集中在同一区域,导致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不存在逻辑性,这样可能对市容市貌带来消极影响,也无助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3]。比如在旧工业建筑改造方面来讲,原本工业基本上都要作用于生产线运行方面,以生产建筑为主体,附近增加可供生产线工人居住与活动的建筑设施。民众的生活空间体验感与建筑本身层次感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内部格局逻辑缺失的建筑不利于民众居住的更好体验。因此,于旧建筑空间格局规划阶段,设计人员就需将旧建筑与附近环境设施的和谐共存纳入考虑。

3旧建筑空间规划策略

3.1建筑空间功能评价

    以城市更新为前提,以旧建筑空间布局规划为立足点,横向分析旧建筑内部空间格局及其功能,结合旧建筑中各空间区域的性能以及发展需求,调整旧建筑空间为功能高评价项目,继而对旧建筑原本空间布局功能进行现实、客观且中肯的评价。

3.2尊重现有空间

建筑空间规划或者调整期间,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尽量保留其原貌及其功能,在维护原本功能的同时,也融入更加具有时代意义的元素符号或设计构思,促使新、旧建筑得到自然整合,形成和谐完整的建筑空间格局。如南方某地植物公园的马厩酒店原为1处古代马场旧址,规划设计人员在保留马厩原有自然痕迹的基础上,对采光、水系、周边布局及地势等进行了整体规划,其长廊设计保留马厩原有墙体,进而赋予该建筑更丰富的观赏性。

3.3局部空间重构

空间重构是建立在多种学科综合作用的基础之上,结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学以及区域经济学等内容,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重构作为一种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指的是在系统运行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与系统出现组织结构解体以及异化的情况,系统内各因子无法得以正常运行,必须要进行重建建构,实现系统内各要素的优化,保证其处于良性的发展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建筑空间重构,主要就是对建筑空间格局进行调整,具体的建筑局部空间重构需要对建筑外立面或者承重墙进行翻修或迁移;对于建筑功能的优化,就是对建筑内空间布局的重构,建筑空间局部重构要涉及对各个结构的合并或划分。所以相关工作具有流程繁琐、时期短、经济效益高等客观情况

[4]。如在上海某博物馆建筑空间重构方面来看,其始建于1897年,当时被命名为发电厂建筑,之后在原址空间调整以及功能优化的条件下,将其确定为地方地标性建筑,其中各处的台阶以及悬廊等都属于增加或者合并的空间,这样的空间重构以及功能创新形式可增进建筑艺术美感,并且更好迎合社会需求。

3.4整体空间重构

在社会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全面革新的背景下,旧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及其空间格局已不能保证其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尽量保留建筑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将其内部结构予以重构,从局部重构方面来看,整体上的规划与重构会更加体现艰难性,而且整体规划操作会更加体现变通性,所以在建筑工程规划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5]。建筑整体空间重构的要点,即优化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方式,以便更好迎合新社会时期对建筑空间格局的要求,借助对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的合并或者划分,使整体空间呈现动、静兼容且大小不同的附属空间,以此使旧建筑更好迎合民众要求。

结语

在城市更新愈加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为提高旧建筑更新质量,就需要明确当前旧建筑的改造方向中,促进其更新的快速发展,然后结合相关信息给出有针对性的规划调整措施,在具体的旧建筑空间规划或者重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相关工作思维模式的前瞻性以及工作流程的繁琐性,应当在综合角度上作出思考与行动,同时根据建筑所处环境的客观情况以及使用要求,建立更加可行的空间格局规划或重构计划,进而促进城市持续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思齐. 基于城市更新技术路线的厂区建筑空间规划改造设计[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03):131-133.

[2]叶青丽. 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建筑空间格局规划方法分析[J]. 城市建筑空间,2023,30(02):58-59.

[3]黄旭欣. 从空间要求到需求更新——“微改造”路径与对策研究[J]. 特区经济,2022,(12):25-28.

[4]孔夏琳,夏永久. 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创意街区使用后评价——以合肥“中隐于市”为例[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22,31(05):90-96.

[5]张杏燕. 浅析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建筑设计思路[J]. 房地产世界,2021,(1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