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临床救治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临床救治措施分析

张海生1  ,张莉利2

伽师县人民医院8443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及临床救治措施,为日后的急诊外科临床抢救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外科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600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其死亡危险因素后制定个性化的救治措施,分析临床救治措施的效果。结果:经分析后表明,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严重创伤、重度昏迷、现场急救情况、机械通气等,经个性化救治后救治成功率为87.67%(526/600),死亡率为12.50%(75/600)。结论:在急诊外科临床中影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严重创伤、重度昏迷、现场急救情况、机械通气等,急诊科应不断强化院前急救措施,开放绿色通道,尽早为患者实施个性化抢救,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死亡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救治措施;救治成功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阶段临床中创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创伤在急诊外科中占据的比例高达60.00%以上[1]。且急诊外科创伤患者若不及时给予抢救和干预极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的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在急诊外科临床中结合创伤患者的实际情况探究和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继而制定个性化的救治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是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改善患者预后的基础[2]。为了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及临床救治措施,本院针对既往收治的创伤患者600例展开了回顾性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外科同一时间段内就诊的600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600例创伤患者中男性369例,女性231例,年龄分布在18-35岁之间,均值(23.63±2.59)岁,发生时间1-5小时,平均(2.23±0.52)h。

    本院开展此次观察之前,600例创伤患者的家属均对本研究的所有内容展开了详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本院均在伦理委员会审批下通过。

1.2方法

探究600例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后制定个性化的救治措施,个性化的救治手段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发生创伤之后,需要对创伤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了解大致的问题,避免发生遗漏。在检查之后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如果存在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挽救生命。抢救之后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快速止血,可以通过压迫法、绷带法等进行止血。

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之后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方便输血,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于严重创伤需要手术的患者应开展各科室会诊后决定术式和手术时间。急诊外科在抢救的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心跳暂停等情况需立即进行抢救,避免有生命危险;采取相关措施避免病情加重,存在外伤、骨折的患者搬运前需进行包扎、固定,需按照头部、胸部、腹部、四肢的顺序包扎伤口,按照先颈部后四肢的顺序进行固定,避免搬运过程中损伤加重。

1.3观察指标

    分析60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抢救后的死亡率、救治成功率展开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600例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死亡率

60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经抢救和治疗后救治成功率为87.67%(526/600),死亡率为12.50%(75/600)。

2.2 60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经综合分析表明,60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严重创伤、重度昏迷、现场急救情况、机械通气等,具体见表1所示:

表1:60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95.00%CI

P值

年龄

1.01-1.05

<0.05

昏迷程度

0.55-0.72

<0.05

创伤严重程度

1.58-4.36

<0.05

机械通气

1.86-4.23

<0.05

现场急救情况

0.36-0.94

<0.05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急诊创伤主要是指急诊科十分多见的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人体组织或器官损伤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直接暴力因素、绞伤、挤压伤、交通意外、高处坠落伤等导致的[3]。急诊创伤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首先是感染,开放性创伤一般都有污染,如果污染严重,处理不当,加之免疫功能降低,很容易发生感染。闭合性创伤如累及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容易发生感染,初期可为局部感染,重者可迅速扩散成为全身感染,特别是广泛软组织损伤,伤到较深并有大量坏死组织存在,且污染较为严重者还应注意发生厌氧菌感染的可能[4]。其次是休克,早期常为失血性休克,晚期由于感染发生可导致脓毒症,甚至感染性休克。第三是肪栓塞综合症,常见于多发性骨折,主要病变部位是肺,可造成肺通气功能障碍甚至呼吸功能不全。第四是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凝血物质消耗、缺乏,抗凝系统活跃,从而造成出血倾向。最后是器官功能障碍:创伤之后会出现大量的坏死组织,可造成机体严重而持久的炎症反应,加之休克、应激免疫功能紊乱及全身因素的作用,容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问题。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风险较大,急诊外科应结合创伤患者的实际情况总结其死亡危险因素后制定个性化的抢救方案。死亡危险因素如下:第一是创伤严重程度,主要是患者创伤后血液循环的严重程度、呼吸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等综合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交通事故、高处坠伤患者群体昏迷更严重。第二是昏迷程度,主要是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可以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第三是年龄因素,年龄越大患者各项机能越差,抢救难度越高,死亡风险越高。第四是是否开展机械通气,创伤后未及时开展机械通气,使得患者机体处于缺氧的状态,增加了患者机体的损伤程度。最后是现场急救情况,现场急救人员未能结合创伤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和急救或现场急救至转运时间过长,影响了患者正常抢救措施的第一时间开展,使得患者抢救成功率受到严重的影响[5]。在总结和归纳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后给予针对性的抢救能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死亡风险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60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经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个性化抢救治疗后的死亡率较低,为12.50%,抢救成功率较高,为87.67%。
    综上所述,在急诊外科中创伤的死亡风险较大,临床中应综合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后给予针对性的抢救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邓淑萍,邱红,王斌等.重症创伤患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21,23(10):771-774+780.

[2]李庆,李彦,廖中华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PCI抢救STEMI后心脏骤停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3,44(04):412-416.

[3]龙飞兵,李善焕,吴新顺.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临床特点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2,43(03):421-423.

[4]王雄伟,郁毅刚,姚猛飞等.严重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生理学预警评分建立[J].创伤外科杂志,2022,24(10):736-742+752.

[5]刁喜财,吴源泉,胡岩君等.喀什部分地区2019年至2020年跌倒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24(06):54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