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提升的主要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中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提升的主要途径

巩瑞女 

                   河北省南宫市第三中学     055750

【摘要】: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和完善。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要传授最基本的具有发展前途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在语文教学中注入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使之成为整体性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催化剂,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品格也是考验学生能力的标准,它充分引领了语文课程的改革和育人模式的变革。所以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使自己不仅是个专才,还要是个通才。不满足于自己是“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成为“一条流动的河”。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科学的素质教育理论、方法与手段。要具备为人师表的风范,言传身教,真正做到在学生面前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那么,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是可以走出来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已独特的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和感受理解能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灌输、加压,使他们被动地接受,他们就会产生畏难心理和厌学情绪,那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兴趣,发展能力。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体制根深蒂固加之受教师素质、教学环境和学生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数学成绩很难提高甚至出现下滑,这些问题已不容忽视。如在教学中首先注意不生硬灌输,也不让学生死啃书本,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营造和谐的学习情景和氛围,使其在愉悦的情景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实现培养学生兴趣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其次是充分估计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定不同型别的训练题目,使他们都能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加其克服更多学习困难的信心。

二、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以及作家作品、文学体裁、文学史等文学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进行语文训练的基础。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础,才能将其转化为一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的语文技能。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听话、说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训练,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阶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法要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思维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逆向思维: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样可以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

四、利用“名著推荐与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开展名著推荐阅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名著推荐与阅读活动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体验名著的丰富情感内涵,有益于激发学生的生命之美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阅读名著能激发出内在的心灵美,增强对世界、对人生、对情感的感受力,而这种感受力,正是—个人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

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特长

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应多方面了解,注意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为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营造自由、愉悦的氛围,使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在新的世纪里,我们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惟有素质教育能够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娴熟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钻研不断成长。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设置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学生机械地听,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此,为了使学生重新焕发学习活力,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对待语文课堂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设置学习小组,以合作的形式推动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从而发现自身的薄弱点并加以改进,真正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关消息的内容,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即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先各自了解如何写新闻,并归纳技巧,之后与组内其他同学讨论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会主动参与学习。接着,教师统一讲解新闻的写作要领。据此,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所学知识并有效吸收。最终,教师可以让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前面所讲,互相合作撰写新闻稿。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艺术,从而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创建更多独具个人特色的语言,语文课堂的教学价值得到充分彰显,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七、优化课后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把握好“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这三个维度,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利于个体发展,使语文教学评价走向全面、合理。正因如此,实施新课程改革,意味着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质量观,改革现行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并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除了语文考试成绩外,更主要的是看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及各种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现行的这种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对学校、教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积 极研究,改变现行的评价质量的办法,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体系。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语文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法。围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及方法,在课堂实践期间强化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同时不断强化学生对于语言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与实践中构建出良好的核心品质与关键能力,真正在动态化生成课堂上发展自身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育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