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问题与防治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问题与防治对策分析

何宜疆

510322199211180693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地质灾害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生态环境等造成损失或者影响的地质现象,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其成因既受控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地质灾害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预测的。地质灾害治理是有效消除灾害影响的主要途径,因此灾害调查至关重要。水工环地质勘查是地质灾害治理调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质治理的基础和依据,对地质灾害治理效果影响明显。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灾害;成因;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工环地质灾害对环境、人身安全影响极大,并且会对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阻碍我国水工环的良好发展。在工程建设中,通常会涉及岩土体的开挖、加固,水工环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对人和自然的危害较大,故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至关重要。通过对水工环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找出地质工程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灾害,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风险严重化,实现地质工程风险的有效防控。

1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问题分析

1.1滑坡

滑坡主要是指斜坡上的土体受地下水活动、雨水侵蚀、河流冲刷的影响,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斜坡的软弱面或以整体方式,或分散方式完成向下滑动。滑坡灾害对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安全所造成的影响巨大,由于滑坡本身大多发生在乡村,因此对农田、林木、道路以及水电设施的破坏较大。

1.2地震

地震发生的自然因素在于,因火山作用或是地下岩洞塌陷、破裂,造成板块之间不断发生挤压与碰撞,导致板块边缘位置与板块内部不断形成破裂与交错,从而引发地震现象。并且根据科学调查显示,地震的可预测性较低,许多所谓成功的预测案例,大多只是巧合,因此想要彻底提高地震的防治效率,还需从提高建筑抗震等级方面着手。

1.3坍塌

坍塌灾害主要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脱离母体,滚动、堆积在坡道的地质现象,该灾害对铁路、公路的危害极大,甚至出现过使整个居民点毁坏的状况。同时坍塌不但会破坏建筑物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还会使交通中断,影响运输的正常开展,有些坍塌事故还会堵塞河流,使上游农田与建筑物被淹没,使部分区域出现急湍。

2水工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滑坡灾害的防治对策

滑坡灾害的防治可从经以两点进行分析:防治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方面要消除水资源对边坡的不利影响,防止地表水流入滑坡区,通过在滑坡边界建设截水沟、在滑坡区内部打造排水沟,实现孔隙水压力的降低与动水压力的调节,避免出现岩土体软化情况,同时要在覆盖层种植人造植被,用以防止地表水下渗,更好地完成地下水排除。另一方面要强化岩土力学强度,通过削坡减载、修筑挡土墙、固结灌浆、镶补勾缝等方法,进一步提升边坡的稳定性,实现对岩体的有效支挡,使岩土体的强度得以大幅度提升;工程措施,以我国某地方水库开展的土木工程建设为例,为了切实改善地质环境,增强坡体对自然因素的抵御效果,施工人员进一步开展了引泉工程,用以拦截滑坡区外的地表水,并确保雨水能够尽快排出。同时在滑坡区还开展了相应绿化工作,使地下水能够从接近水平的切斜孔群流出。此外施工人员还使用爆破灌浆法对滑坡进行了相应的整治工作,使滑动带的土石质量得以有效改善,能够提高岩土体的防滑性能,达到高效治理的目的。

2.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通过各项地质勘查表明,该区域内的地下水供给不能靠区域内的地表水资源,所以该区域的地下水供给主要是取自地下水中的径流部分和大自然的降水。因为此区域内存在隔水层,通过对岩石性能及周边地形地貌的研究等表明地下水的供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径流供给地下水的条件要进行区别设置。在该地区,对于地下水的供给来讲,比较重要的来源是该区域的山地地区,因此此区域的岩石都是长期暴露在外面的,腐蚀风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岩石已经产生破裂等情况的发生,水分能够通过岩石的缝隙进行行渗透。由于岩脉的阻断,这个地区的地形进行了比较严重的切割,导至地表的植被覆盖比较少,同时降雨的类型为少次多量,大多数的降水在地表进行停留之外,只有少量的雨水渗入到地下,长年的干旱也会导致降水很快挥发,所以这个地区的排泄方式是挥发排泄。

2.3地震灾害的防治对策

一方面防治人员需要加强对地震的预知,提高地震灾害的监测效率,收集有关地震前兆的信息与数据,比如地震来临前通常伴有地面形状的变化、重力场的改变以及地下水水位的反常变化。同时工作人员要运用地电观测、地磁测量、重力观测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等方法,进一步明确区域内地震的时空分布与特征,掌握地壳应力的变化趋势,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可用数据,以此做好针对性的防范工作,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与破坏。另一方面要加强预防应急,第一,要完成设防工作,要预先制定抗震要求,开展地震安全评价,并依照抗震设计规范完成施工工程。第二,进行房屋加固,为了减少地震波对房屋的侵害,需要及时加固老旧房屋,修补墙体上的裂缝,并对已经出现风化的土墙进行抹面,确保在大雨来临时不会在房屋周边出现积水。第三,要加强土木工程建设,以某地方建筑工程为例,通过将地基设立为两个独立的箱基,以框架剪力墙作为主要结构,进一步改造了X向与Y向主要柱网的尺寸,使填充墙体的内部结构活荷载与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此更好的抵御地震灾害的侵袭。

2.4坍塌灾害的防治对策

坍塌的防治措施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以控制措施为主,要求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对地质、地势的破坏与变更。比如在进行地下水开采时需要科学、合理的把控地下水位;在疏干排水的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出现坍塌的区域预先进行注浆护理,进一步提高岩土体的抗剪强度与抗拉应力,避免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土质松散;在实现松散土层的排水工作时,需要优先控制好井的抽水量,不可造成水资源的一次性大量抽取,防止孔洞状况的产生;在地道进行地下水开采时,不可将水位降低到岩溶体以下。另一方面是以工程措施为主,包括:回填,是指利用渣石对地面存在的坑、塌陷部分进行填平夯实;封堵,利用截水墙封堵地下水流,而对于因地表水引发的坍塌,则需借助建筑堤坝或围堰进行隔离,防止坍塌现象的进一步扩散;加固,是指使用桩支撑完成加固处理。

2.5地裂缝灾害的防治对策

地裂缝的防治对策需要以避让作为主要治理原则,在实际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调查效率与测试质量,进一步明确建筑与地裂缝之间的安全距离。而对于地裂缝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则可采用加固法、地基处理法,削弱地裂缝对建筑稳定性造成的冲击。同时施工人员要不断强化流域的布设与规划,对事故频发区域增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出现的陷落痕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修复与管理。对于已经存在的地裂缝则需尽快完成回填工作,并做好相应防水措施,防止地裂缝反复产生。通常来说,若地裂缝的直径较小,可使用泥浆多次灌注的方式进行修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有关地震、滑坡、坍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的防治对策,以此减少水工环地质灾害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切实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开采与运用,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龚林晋,赵叶江.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釐属通报,2022(11):144-146.

[2]王亚锋.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性及开展对策[J].中国釐属通报,2022(3):123-125.

[3]石毅.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性[J].况釐与材料,2021,41(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