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承包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8
/ 2

EPC承包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吕啸

山东滨州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实施过程中,EPC的工程承包模式目前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采用推广。对于建筑工程如果采取了EPC的总承包管理模式,则会达到建筑施工管理的整体效益提高优化目标,对于工程管理的实践资源进行了科学的分配与利用。建筑工程管理的实践内涵存在广泛性,体现了EPC承包管理模式融入于工程管理全过程的价值作用。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中的EPC承包管理模式的特征内涵,旨在完善与优化现有的工程管理实现对策。

关键词:EPC承包管理模式;建筑工程管理;应用要点

EPC承包管理模式的本质在于采取工程总承包的合同实施方案来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工程总承包的建筑企业需要做到全面把控建筑结构质量,并且致力于项目建设的成本资源节约。在工程管理的实施基础上,项目总承包的管理实践思路日益显示出优越性,关键涉及建筑项目工程的组织体系设计、工程勘察管理、建设施工管理、项目工程的质量检测等。由此能够确定,建立在EPC承包管理模式保障前提下的项目建设过程将会实现更好的综合效果,因此决定了建筑施工的企业单位人员必须要准确理解EPC承包管理模式的工程实践优势。

一、概述

(一)EPC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EPC总承包模式的内涵就是建筑企业在工程合同明确约定的基础上,对于建设项目工程的业主委托方案给予全面接受,负责实施建设工程的总体图纸设计、建筑材料的采购、建筑现场施工、建筑运行监管等工作,确保符合建筑工程中的委托协议要求[1]。建筑业主经过专业验收,能够确定现有的建筑工程已经符合了预期质量要求,对于建筑业主的正常居住使用权益给予了维护。

在建筑工程的承包建设实施中,EPC的建筑总承包建设施工模式融合了建筑图纸设计、建筑材料采购、建筑现场施工的各个不同环节,进而对于建筑施工的预期最大化效益给予充分的实现。近些年以来,EPC的建筑总承包项目施工模式已经广泛采用于项目建设过程,客观上实现了降低建筑承包施工成本、节约利用现有项目资源、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性的目标。因此可见,针对建筑施工过程采取EPC的总承包模式具有显著的实践优势特征。

(二)EPC总承包模式的缺点

EPC的建筑总承包建设施工模式虽然具备了以上的显著实践优势,但是现阶段的总承包项目模式推广采用过程不可避免将会存在多层面的实施缺陷。通常情况下,建筑业主方对于工程建设的全面开展过程无法进行准确的跟踪掌握,而是将建筑施工项目整体交付给总承包单位。某些建筑工程的业主对于建筑整体质量缺少专业化的审核验收,导致工程业主方忽视了建筑隐蔽空间的潜在质量缺陷。

因此,建筑总承包的具体负责企业如果表现为偷工减料或者忽视施工安全监管等实施误区,那么建筑业主方的正当合法权益就会遭受到较为明显的侵害。为了促进以上的工程承包实施缺陷得到全方位的避免,那么最根本的整改优化思路就要集中体现在健全现有的总承包工程监管制度,同时还要运用严格要求的措施来促进建筑施工的人员素养提高。建筑施工的专业人员之间必须要实现有序的互动,增进信息交流与共享[2]

二、EPC承包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策略

建筑工程管理的总体实施方案只有得到了科学的确定,那么工程管理的最佳综合效益才会获得实现。在当前时期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转型趋势下,EPC的建筑总承包管理实现方案已经趋向于实现整改。但是从总体角度来讲,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单位仍然普遍存在忽视建设项目质量的思维误区,导致遗漏了工程前期的现场勘察、管理组织完善以及工程成本管控等环节。为了促进实现必要的优化整改,那么目前针对于EPC的建筑承包管理模式应当重视如下的转型策略:

(一)完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建筑项目现有的管理组织体系普遍存在欠缺完整性的弊端,那么EPC模式下的建筑承包施工企业单位就要着眼于构建合理与科学的项目管理组织,确保项目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员以及建筑施工人员能够展开更加紧密的岗位职责衔接。大规模的施工项目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应当侧重达到建筑良好的施工质量效果,并且实现了建筑施工中的工程安全事故防范目标[3]。因此,作为工程建设的项目监督管理人员针对工程现有的组织管理体系亟待实现必要改进,采取精细化的工程管理基本实施思路来保障良好建设效果,增进建筑施工的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协作。

(二)强化工程勘察设计

建筑施工的优良实践效果若要得到最大化的展示,那么必须建立在工程勘察设计的科学方案支撑前提下。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建筑工程现有的现场勘察设计规划方案仍然缺少宏观的工程质量把控,导致存在工程勘察设计的片面实施弊端。建筑工程的场地勘察负责人员针对于建筑施工的特殊地质结构需要进行客观的数据信息记录,从而提供了建筑设计规划的科学方案支撑。工程勘察的图纸方案应当得到妥善的保存,确保工程勘察数据能够全面服务于建筑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案完善。

(三)优化培养人力资源

现阶段的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建筑施工人员对于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需要给予更大力度的培养,切实做到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培养实施方案。工程总承包的良好管理效果必须要建立在工程管理人才作为保障的前提下,那么决定了建设施工项目的工程管理实践技术人才需要得到更大力度的培训。工程总承包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善于采取信息化的人才培训模式,促进建筑施工的人才队伍整体素养获得优化提高。工程总承包的建筑企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负责于建筑工程的基本质量保障,防止存在建筑施工中的劣质材料运用等工程质量风险。

(四)改善现场施工管理

对于总承包工程的全面施工过程来讲,保障现场施工的最佳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现阶段的总承包建设项目普遍具有较为庞大的建筑施工规模,从而导致了建筑施工的隐蔽空间以及特殊施工环节没有得到关注。因此,总承包项目的建设施工企业对于建筑现场的工程质量管理以及安全施工管理措施都要实现深入的推进,做到在源头上杜绝并且防范工程施工事故。建筑施工的承包单位人员应当采取环保节能的全新施工工艺,坚持建筑承包企业的文明施工宗旨。对于建筑现场可能产生的施工噪声污染、粉尘污染与固废垃圾污染等潜在风险隐患都要进行提前的预测,从而采取综合性的工程现场监督管理措施。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建筑工程管理的各个具体环节都要采取EPC承包管理模式,旨在全面促进现有的施工质量提高,优化利用与配置建筑项目资源。现阶段的建筑施工范围正在获得明显的扩大,但是建筑施工中的工程管理模式仍然欠缺应有的完善性。为了促进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良好综合效益,那么最关键的工程管理完善路径应当落实于健全项目工程的管理组织体系,强化工程前期的勘察设计措施力度,同时还必须要严格保障建筑施工的开展过程达到安全高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武秀萍.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计价方式选择的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2(16):136-139.

[2]吴哲旸.EPC承包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践[J].江苏建材,2022(01):97-98.

[3]詹仲滋,杜琦,张炳宏.基于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钢框架结构施工工期控制技术[J].四川建筑,2021,41(06):284-286.

作者简介:吕啸(1995.4-),男,汉族,山东滨州,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