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张多锦

62222319800401133X

摘要:尽管我国在生态修复的方面投资不断增加,但依然无法防止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持续扩大的脚步,因此需要强化植树造林和旱地造林技术。受到实际地区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的问题,导致了成林成活率比较低的情况。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也为现如今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有效优化。而强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和植树造林技术,已经成为现如今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要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就必须对造林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革新和优化。本文主要分析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关键林业工程;干旱;抗旱造林;

引言

林业工程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很多林产品产生经济效益,还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调节气候等。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北方地区林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选育抗旱树种,研究抗旱造林技术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工程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1、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生产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林业技术发展速度相对较为迟缓,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营林造林技术相对落后,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林业建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同时在传统的营林造林技术及理念的引导下,对应的林区的病虫害等问题比较突出,不利于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且不利于林业资源充分地发挥其生态价值。首先,从经济效益的层面来看,我国现阶段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日渐增加,而使用传统的营林造林技术,使林业产品的整体生产周期延长,因而无法充分地满足社会需求,制约了林业与当代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进程,从而不利于林业资源经济价值的发挥。而通过应用现代化的营林造林方法,则能够显著提升造林效率和质量,在科学管理的条件下,林业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产品。其次,从生态建设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营林造林技术的广泛应用背景下,相关的森林资源遭遇病虫害威胁的风险较大,例如部分阶段造林工作之中营造了大量纯林,导致森林抗病虫害的能力弱,当发生病虫害之后将造成林业资源大规模受损,严重影响生态平衡。而通过应用现代营林造林技术和营林生产管理,则能够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发生,在促进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也能够让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其涵养水土和调节气候的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我国林业现状

2.1林业储量小,利用率较低

我国曾经出现过以伐木获取经济效益,大量伐木的现象,进而使得我国虽然森林面积虽然覆盖范围广,但是没有充足林业储备量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刚经历过战争,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均处于极为稳定的状态,特别是在工业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严重落后。为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工业产业,进而造成了林业资源大量的浪费。再加上当时各项技术均不发达,没有良好的保护措施,最终造成我国当前林业储备量偏低。我国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后再开始实施林业恢复工作,就导致了虽然我国目前有一部分林业资源能够再生,但是利用率较低,不能起到通过林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2.2技术不规范

与气候湿润的地区相比较,干旱地区对造林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严格遵守干旱地区造林技术规程,才能保证造林成活率。但目前基层林业工作人员技术服务意识不高,林农对树种和干旱造林技术了解甚少,导致苗木成活率下降,对林业产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3.1幼苗抚育管理

树木幼苗移栽后的抚育管理工作,是当前干旱地区林业工程的关键环节。幼苗在移栽后生长发育的最初阶段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要根据苗木生存需求,给其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以便提高苗木成活率。

3.2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容器育苗是指在装有基质的容器里培育苗木,在干旱的地区这种育苗方法具有育苗周期短、成活率高等优点。这种方法所培育出的幼苗,不仅抚育时间短,还具有很强的抗旱型和适应性。

3.3引进新技术

干旱地区造林还可以引进新型保水技术,包括使用多聚糖、腐殖质等土壤改良剂,或者使用高分子材料保水剂和蓄水渗膜造林技术等,都可以改善干旱地区土壤小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但这些新技术对人员要求高,推广难度较大。

3.4整地技术

抗旱造林整地的主要目标是保障蓄水,让土壤在有限的水分条件下积累更多的水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土壤的熟化,并且在整地之后能够让树苗更好地生根和发芽。对于保护林木根部或提高抗旱造林成活率,旱地造林整地的技术都非常关键,而抗旱造林整地技术一般会在植树造林前的每年秋天,甚至是在当年的雨季采用机械或者人力结合的方法来实施。具体的抗旱造林整地方法主要有反坡水平阶、逆坡水平沟、鱼鳞坑和水平台阶等。在整个抗旱造林整地的过程中,土壤必须顺着等高线的水平走向展开,以此来推动积水工程。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在局部进行时尽可能地减小已开挖面的面积,使土地本身的植被不会遭到整地技术的为害,防止由于旱田或造林整地的技术展开时,使原有的土壤层和植被受到损害。而具体的整地技术会受到当地的土壤规格和途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土壤厚薄、斜率、坡向植被盖度等的影响,需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如在进行鱼鳞坑整地的过程中,需随着坡度,沿着等高线依据实际的密度开挖成接近半月形的坑,长径0.8~1.5m,宽径0.6~1m,深度大于0.3m,坑底的位置可以朝着山体方向进行倾斜,也可以选择保持水平的方式,外延的梗高需要大于0.5m。同时,在整地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夯实处理,避免因雨水冲刷等导致整地失败的情况发生。整地完成后,必须把表层的泥土慢慢填到原来的坑里,鱼鳞坑保持品形排列。在两翼开挖引水渠,鱼鳞坑的使用通常适合土层比较薄、地下比较零碎,且坡度大于30°的造林地。

3.5采取因地制宜造林方式

在开展造林工作时,应根据不同地制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造林,并注重森林建设技术的应用。在实施造林技术的同时,针对不同树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植树造林方式。开展造林工作,需进行科学安全的布施,在选择种植植物或对块体混配原则时,要采取适当的土壤改善措施。通过对林地生态系统和森林质量的改造,可以选择大面积栽植阔叶林,进而维持土壤湿度,同时在阔叶林落叶的过程中,因其具有腐植性,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土壤的肥力。

结束语

由于气候元素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植树造林较难,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合理性,要充分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抗旱造林的树种,并结合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进一步提升抗旱造林的树种重合率,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昌.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树种选择[J].智慧农业导刊,2021,1(21):106-108.

[2]刘云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科学管护[J].基层农技推广,2021,9(01):109-111.

[3]卜素平.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与节水保水措施[J].吉林林业科技,2020,49(04):46-48.

[4]高玉杰.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J].农家参谋,2020(03):90.

[5]王锋,王惠,宋喜功.喷灌技术在祁连山东端干旱半干旱区造林中的应用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8(04):22-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