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杨志菊

泸水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云南怒江 673200

摘要:易地搬迁既是国家重大民生工程,又是国家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精准扶贫内涵进行分析,总结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存在问题,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出相关对策,旨在全面推进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有效落实,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搬迁;问题;对策

易地搬迁是通过对居住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发展条件严重缺乏、社会公共服务难以覆盖到的地区贫困人口进行整体或局部搬迁,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确保社会公共服务可以得到全面覆盖,走上致富之路,最终达到脱贫目标。对于怒江来说,易地扶贫搬迁是历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是怒江精准扶贫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最有效的途径。要让贫困人口在短短几年内脱贫出列,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必须易地搬迁实现脱贫,怒江的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总规模达 10.2 万人。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了占总人口约20%的贫困人口城镇化集中安置,工作虽然取得突出成效,但也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存在问题

(一)就业发展难度大

怒江山高坡陡,可利用资源贫乏,有实力的企业也不多,搬迁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难度大,因此短时间内大规模就地消化劳动力难度很大,现在主要就业途径依靠安排公益性岗位和劳务输出,宅基地、承包地、林地还没有妥善处理,老百姓没有相应的收益。

(二)搬迁群众难以适应新环境

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搬迁后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焦虑,不适应高层住房,不会用电器,接受不了一把小葱、芫荽、大蒜都要花钱购买,周围大多是陌生人,内向点的会产生畏惧感等等。

(三)安置点配套设施还不健全

    短时间内快速完成10.2万人集中安置,供需矛盾是肯定存在的,比如安置点没有学校,娃娃上学只能到附近学校插班,增加了附近学校负担,师资力量不够,也影响教学质量,娃娃学习成绩也难以提高。没有医疗卫生设施,群众看病也不方便。给水管网供水严重不足,安置点经常停水等等。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对策

(一)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就业条件

一是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使本地企业健康发展。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根据搬迁群众学历、身体状况、就业需求,对普通劳动力进行烹饪、电焊工、建筑工、汽修、家政服务等技术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同时,合理设置安排公益性岗位,让一部分搬迁群众转为生态护林员、河道管理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城市保洁员、小区管理员等。在安置点成立就业创业服务站,组建劳动力转移就业小分队。三是运用联动机制,组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盘活搬迁群众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种植草果、香橼、花椒、芒果等,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有效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潜力,让昔日贫困的大山变为金山银山,让群众即有收益又不用来回跑,最终达到就业创业全联结合目标,让群众搬得出来、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二) 有的放矢,逐步转变   

    一是利用安置点社区工作人员和挂联人挨家挨户、手把手教群众使用家电,一次不会教两次,两次不会教三次,反复教,直到会用为止,还教群众如何使用和打扫卫生间,也教群众叠被子、叠衣服,事无巨细,只要是群众不会的都会教。二是政府在安置点附近找了块地,每家每户都分到一小块,建成微菜园,解决群众小菜不用出钱买的问题。三是成立文艺队,为群众茶余饭后有事可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逐步融入大家庭打下基础。组织群众常态开展广场舞、文艺演出、民俗体育等活动,推动幸福怒江大家唱、大家说、大家舞成为常态,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三)积极争取资金,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怒江属于全国“三区三州”贫困地区,财政收入薄弱,需配套九年义务教育设施、幼儿园、医疗卫生设施、供(饮)水安全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资金缺口很大,因此就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向上级部门、协作结对对口帮扶单位及大型企业单位以PPP项目形式合作,共同完成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尽快解决民生问题。

结束语:

当前,我国贫困人口脱贫后乡村振兴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成效。在实施农村贫困人口易地安置工作时,必须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有关工作进行改进,以促进被易地安置群众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绍军,马明,陶思吉.共同富裕视域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与生计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01):94-108.

[2]李祺,郑嘉.易地扶贫搬迁研究的热点分析与路径演化——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6):5-10.

[3]黄荣满,赵兴国,缪应春,严信骞,金娥.“直过民族”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可持续生计模式——以云南施甸布朗族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6):204-2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