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王盼盼

371521199508253928

摘要: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模式来说,其优势和价值相当突出。不仅能够提升建筑施工效率,质量、性能,还能有效地降低建筑成本的消耗,包括材料、人工和设备的投入,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装配式建筑还能大幅度的控制建筑施工中各类污染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符合绿色建筑施工理念,因此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当今世界,随着建设工程的发展,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装配式建筑是指在施工现场预先进行有关配套设施的布置,并将其组装起来,从而构成新的建筑物。相对传统的施工技术,它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成本,因此,它被许多建筑项目青睐,特别是在绿色建筑的建设中,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装配式建筑说明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将以往需要在现场完成的部分工作转移至工厂,先由工厂提前加工建筑施工所需阳台、楼板和墙板等构件,再将上述构件统一运往现场,由现场人员对构件进行连接,从而获得符合行业标准与业主要求的建筑。与传统建筑模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在智能化、标准化等方面均有极为突出的表现,现已在世界各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及运用。

2.装配建筑施工方法

2.1构配件的运输和存放管理

装配式建筑整体施工质量与预制构件运输和存放具有直接联系。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种类众多,不同预制构件自身物理和化学性能各不相同,倘若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可能导致内部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存在众多质量安全隐患。由于部分企业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意识较差,没有对预制构配件做好运输与管理工作,最终导致预制构件损坏率较高,企业成本增加。需加强关于预制构件运输以及管理环节的监管力度,工作人员需要严格划分预制构件类型,根据不同预制构件的性能选择针对性的运输方式,防止受到人为损害。预制构件存放过程中,施工人员还需确保各类预制构件能够分类存放,避免将其聚集到一个地方,防止某些预制配件之间相互反应,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同时,存放仓库内温湿度还需达到相应标准,以此提高预制构件的安全性能。

2.2预制件的吊装装配

这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核心环节,需要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和设计,更好的保证相关责任人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开展作业,明确相关的进度安排,让施工作业能够平稳进行。在吊装方案中对吊装构件的类型、标号、数量等都要全面地明确,并且对吊装的角度、高度等方位不断的细化和明晰。要时刻关注施工中的问题和隐患,对于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举一反三,及时地找出隐患风险,保障吊装施工的安全实施。在遇到一些体积较大的预制构件时,需要借助于塔吊等大型设备,所以应当预先在预制件中加入连接装置,合理的确定其位置,更加的方便后期的吊装。同时技术交底也要同步到位,确保螺栓预先埋置到指定位置,稳固塔吊。

2.3叠合板施工

对预制叠合板进行安装,有以下工作需要引起重视:首先,以设计图和现场情况为依据,对安装方法进行确定。其次,严格控制作业层、叠合板之间的距离,提高定位准确性,确保施工误差始终处于允许范围内。再次,对叠合板进行科学处理并提供全方位的保护,以免吊装期间出现不必要的损伤,对项目质量造成影响。最后,出于保证叠合板可靠性与稳定性的考虑,应优先采取双层结构这一安全模式,并酌情增设相应的固定结构,确保叠合板的作用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4BIM技术的应用

首先,工作人员利用BIM技术和RFID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预制构件的存储管理问题,尤其是在预计构建生产阶段,将其植入RFID芯片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整个物流配送和仓储管理环节。工作人员通过读取芯片即可完成验收,避免了传统模式下构件存储管理方面出现的失误,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其次,工作人员在预制构件的拼装环节也可以利用RFID芯片读取相关信息,根据掌握的信息对预制构件进行拼接和吊装,充分保证预制构件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施工场地布置方面,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现场,综合各方面数据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合理选择预制构件存储保管的位置以及塔吊的位置,并且根据布置方案合理规划运输车辆的进出场路线。这样不仅可以优化预制构件存放管理方案,也可以保证预制构件运输道路规划的合理性,避免产生二次倒运或者是延长施工进度等问题。

3.装配建筑施工注意事项

3.1严格把控质量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和常规建筑施工的区别,主要是装配式施工需要提前制作项目所需构件,在制作施工构件期间,应重点关注构件质量和各项指标,确保构件可充分满足装配施工的要求。此外,还有两方面内容需要引起重视,(1)细化构件缝隙,增强建筑整体的抗渗能力;(2)对出厂构件的抗震性能进行检验,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连接构件所使用混凝土规格,以免连接处出现裂缝,导致建筑抗震等级无法达到行业标准。

3.2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当前对于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培养一支高质量施工团队。当前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大部分施工人员因自身学历较低,难以结合先进施工理念以及施工工艺开展相关工作,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力度,导致施工效率较低。建筑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育培训。在日常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管人员需要针对装配式建筑重点施工环节,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相关作业。

3.3加强造价和成本管理

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预算计划,全面跟踪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和开支。在施工设计中,全面列出工程量、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合同和规范。科学编制预算,确定工程总成本、成本支出,严格审核预算。工程开工前,对工程所需的预制构件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确保其质量、数量、规格、性能和尺寸符合具体工程施工的要求和标准,并根据工程进度和组织,严格控制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施工进度安排,科学制定采购、物料进场计划,以达到工程需要、不占用施工场地、防止构件短缺、大量闲置浪费等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进行装配施工,可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使施工速度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项目成本也能够有所降低。未来,在利用装配式技术对建筑进行施工时,相关人员应做到以项目要求、现场情况为依据,对自身所掌握装配技术加以运用,在严格控制构件质量的前提下,立足实际确定吊装方案、连接各构件的注意事项,并对柱梁、叠合板和剪力墙等构件进行科学安装,通过对施工质效进行提高的方式,使装配技术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为建筑行业稳定且持续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卫瑞霞.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16):218-219.

[2]陈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7):117-118.

[3]任哲楠,王占立.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实践[J].居舍,2018(22):78.

[4]潘利梅.BIM技术在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8.

[5]韩友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3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