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载道,著升沉——浅谈书法的德育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书载道,著升沉——浅谈书法的德育功能

周陈晨

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随着书法在中小学课堂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书法教育所承载的任务和功能也随之增多,其中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紧密相连。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学科教学体系,使知识技能和品德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书法;中小学教育;德育

引言

在书法临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临摹,不管是碑、贴还是书作,重在指导读贴,认识点线、字体、书作形象,体会这些书法形象所隐含的现实形象与反映现实的基本道理和规律性,领悟书法形象的深刻内涵,获得认识事物、现象、宇宙的方法。经过摹贴、对贴、背临、意临,掌握其基本规律。学生各自通过自身实践、逐渐提高,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悟出“天道酬勤”的深刻哲理。借助于书法直观的形象,培养学生树立阴阳互济,虚实相生,对立统一,运动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的看待宇宙,看待自然,看待生命,看待人生,看待金钱,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理念。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才兼备的教育思想从古至今国人都十分重视。在古代,书法通常不以单独学科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一门实用的书写技能辅助于经学。发展至今,书法教育的功能已十分广博,其中笔者认为德育功能有如下几点:

一、养成行为习惯

如今社会充斥着许多快餐文化,浮躁的氛围让学生和家长们认为凡事都有捷径,速成几乎成了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不二法门,这种思想贻害无穷。通过书法教育能让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草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和尚智永“退笔成冢”,颜真卿“泥浆糊墙”等书法故事告诉我们,想要成事,必须经过艰苦卓绝的过程,并且从思想上做到坚定信念,从行为上做到持之以恒。坐姿端正、细致严谨、讲规矩等习惯也能在书法教育中渗透,从而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坚韧的毅力与持久力,日复一日的研习才有可能有所成就。名师的入门指点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尊师重教是自古以来的训条,学生在受教的过程中也自然养成了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行。其次学习书法需要细致的观察力。每学会一字的满足感与兴奋感,正是书法学习的妙处所在。对于一部古帖的研习,需要不断地参透其中奥妙,知不足然后能改,机械的临摹而不知其精妙所在最终也难有所得。一个“横”画尚可能需要月余才能真正参透,疏于观察又没有老师指点的学生,恐怕要付出很多徒劳的努力.

二、建立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传统文化之林中享有崇高地位,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要素之一,与其他文化如文学、绘画、收藏等等紧密相连,体量庞大且影响深远,日本、韩国等东亚文化圈的国家对书法文化极为珍重。通过书法教育可以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建立起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只有通过书法的教育,才能使学生们了解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接受书法教育的同时使书法艺术得到弘扬和发展。施教者以自己的作品,行为影响他人,使他人在感受到书法美的同时,也传播、振奋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当今社会,是和谐的社会,书法的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书法的教育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使学生们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培养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的方面,这也是构建和谐的前提和保障。

三、培养道德品质

朱和羹云:“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书为心画、以字养人,书法是很好的德育素材,通过学习书法家的事迹,了解其人品书品,将优秀书法家的道德品质作为学习楷模,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与提升。

四、提升人文素养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艺术。因此,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文化素质和个人精神品格会有所体现,,书法教育中应重视“字外功夫”,全面立体地进行教学,从而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境界。书法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和发扬积极、健康的情感,克服和抑制消极的思想,从而使人的情感纯洁、高尚,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生活情趣、美化其心灵、完善其人格,这就是书法教育的陶冶性情的功能。

五、塑造正确

书法学习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从知识与技能层面,需经过读帖、临帖、背临、创作等步骤,需要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反复思辨,借助书法的视觉形象以及其蕴含的对立统一、阴阳相生的规律,逐渐构建出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

以书载道,以字塑人。在中小学德育过程中书法可充当重要的教学素材,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构建合理的学科教学体系任重而道远,还需怀抱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骆文伟.充分发挥书法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2001(12):24-26.

[2]黄思魁.浅析小学书法教育德育功能的挖掘与运用[J].新教师,2019(12):66-67.

[3]许德刚.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课程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校长,2019(07):35-37.

[4]刘江海.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书法教育功能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0(21):87-88.

[5]齐国鸿.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德育价值及实现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0(28):35-37.

[6]王涛.写好字、做好人——浅析小学毛笔书法如何实现德育功能[J].中国文艺家,2020(07):92-93.

[7]张文海.课改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育人功能[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9):59-60.

[8]熊少严,陈立华.小学书法教学育德功能的理解与实践[J].中小学班主任,2021(18):54-55.

[9]黄琦.书法的德育教育价值探索与资源挖掘[J].江苏教育,2021(90):34-36.

[10]刘京京.“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段写字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J].吉林教育,2023(0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