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管理信息化水情自动化建设的探索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水利管理信息化水情自动化建设的探索讨论

张玉涛1 ,庄文贤2 ,姜士春1

(1.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管理处   江苏连云港   222000

2.连云港市水利局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水利管理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与水利管理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监测、调度和管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水情自动化建设则是利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实现对水情的快速、准确和实时监测,以提供及时的水情信息和预警,为水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详细分析了水利管理信息化水情自动化建设。

关键词:水利管理信息化;水情自动化建设;水资源管理

引言: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和水灾风险逐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的水利管理和水情监测成为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灾防治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利管理信息化和水情自动化建设成为推动水利行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一、水利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水利信息系统建设

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积极推进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水资源管理、水文水资源调度、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灾害防治等方面。这些系统整合了大量的水利数据和信息,实现了对水情的实时监测、调度和管理。

2.水资源信息化平台

建立了水资源信息化平台,通过集成和共享各类水资源数据和信息,提供综合的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这些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和模拟,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3.水文监测网络建设

加强了水文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了水文观测站的覆盖密度和观测频率。通过自动化和远程监测技术,实现了对水文要素(如水位、流量、降雨等)的实时、连续和准确监测,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4.水利GIS应用

水利地理信息系统(GIS)得到广泛应用,用于空间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水利GIS整合了地理信息和水利信息,实现了对水资源空间分布、水文过程和水利工程的可视化和分析,提高了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防治的效率和精度。目前水利管理信息化面临挑战包括数据孤岛和信息孤岛问题,不同部门和地区的水利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机制;信息安全和数据质量问题,网络攻击和数据篡改的风险对水利管理信息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构成了威胁;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不统一等问题也制约了水利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水情自动化建设价值

1.实时监测和预警

水情自动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部署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连续地监测水位、流量、降雨等关键水文要素。监测数据将通过数据通信和传输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或云平台,经过实时分析和处理,异常情况将被及时识别并发出预警信号。这样,水利部门和相关人员可及时获得有关水情变化的信息,采取适当措施来应对潜在的水灾和水资源紧缺等问题,从而减少损失并保障公众的安全。

2.精确调度和管理

水情自动化建设提供了精确、高质量的水文数据和信息,为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和模型分析,水利部门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水文过程的规律和趋势。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优化水利工程的运行和水源的分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利设施的安全性。同时,精确的水情数据还有助于预测干旱、洪水等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概率,为应对和减轻灾害风险提供指导。

3.降低人力成本

水情自动化建设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通过自动化的监测系统和远程数据传输技术,监测设备可以自动采集数据并将其传输至中央服务器或云平台,减少了人工采集和传输数据的工作量。此外,自动化的系统还可以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节,减少了现场操作的需求。这使得水利部门能更加高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据分析、决策制定和应急响应等高级任务中,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水情自动化建设措施

1.传感器和监测设备部署

在水情自动化建设中,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部署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在关键的水文监测点、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重点区域部署这些设备,我们可以实时监测水位、流量、降雨等水文要素的变化。传感器的安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水位传感器、流量计、雨量计等。这些设备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低功耗的特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监测设备应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传输至中央服务器或云平台,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数据通信和传输网络建设

为了实现监测设备与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实时传输,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数据通信和传输网络。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是常用的解决方案之一。通过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卫星通信等技术,可以实现监测设备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远程数据传输。此外,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等,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建设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水情数据,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数据中心、数据库和数据平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大量的水情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库系统用于数据的组织、存储和检索,方便用户随时获取所需的水情数据。数据平台则提供数据清洗、整理和分析的功能,为后续的决策支持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同时,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

4.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是水情自动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该系统基于水情监测数据,能够实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信号。预警信息应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采取及时的措施应对潜在的水情风险。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还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结合,实现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提供更直观、全面的水情信息。

5.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

水情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建模是水情自动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利用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可以揭示水资源的变化趋势、水文过程的规律等。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包括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建立适用的模型,如水文模型、水资源模型等,可以用于预测水资源的供需情况、优化水资源调度方案等。这些模型和分析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决策。

6.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为了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可以建立水情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将实时监测数据、预警信息和数据分析模型等整合起来,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数据可视化、报表分析和决策模拟等功能,决策者可以直观地了解水情状况和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决策支持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管理系统(如水资源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管理。

7.培训与人员培养

为了确保水情自动化建设的顺利运行和有效利用,需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和人员培养计划。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水资源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水情自动化系统,进行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此外,还应建立长期的技术支持机制,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及时维护。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和培训研讨会,促进水资源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体水情自动化建设水平。

四、结语

水利管理信息化和水情自动化建设是推动水利行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水利管理信息化和水情自动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艳.水利管理信息化的水情自动化建设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03):2623.

[2]王良兵.水利管理信息化水情自动化建设的探索讨论[J].探索科学,2020(1):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