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会计专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4

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会计专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为例

姚爱科,王语萱,刘佳微,焦梦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郑州 450046)

[] 近年来,“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立德育人的新模式,正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改革中,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始终贯穿于会计专硕培养过程之中两者的结合是充分提升育人育才质量的有效途径,亟待在各学科中开展。本文基于课程思政改革的宏观环境对会计专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产生的适应性及时代性要求,以案例教学法为切入点,探讨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及缺陷,阐述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优势,全面分析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中应用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按照“定目标—挖元素—做设计—评质量”的总体思路设计具体教学过程,以期通过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能够实现课程育人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 案例教学;课程思政;公司战略;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3年度研究生精品在线课程项目(项目编号:2023YJSZX0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向新时代,国家对于会计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3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指出,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打造会计强国的战略目标,具体提出会计人才队伍结构要进一步优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执业能力要与会计强国的地位相匹配,会计诚信建设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系列远景目标,上述目标的达成与课程思政建设密切相关[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教育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20年印发实施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1年印发实施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践方向。但是,具体到专业课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嵌入思政教育?各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思政融合的效果如何?是当前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会计专硕传统思政教育的模式及缺陷


(一)会计专硕传统思政教育的模式

我国会计专硕是直接面向职业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国际化的会计专业人才。在发展初期,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有所忽视,尚未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各高校多以专题讲座、选修课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自2017年,教育部发布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来,“课程思政”逐步登上教学改革的舞台中央。

目前,会计专硕思政教育逐步形成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模式,但整体尚未成熟,主要以显性思政课程为主。政治课、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已被纳入基础必修课,在各高校,其授课形式一般是大班集中授课制,教学形式多采用单一的教师“独角戏”模式,讲授内容以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制说教为主,期末也多选用开卷答题或小论文形式考核评价,此类显性思政课程独立于专业课程之外,与专业教育分离脱节。而作为隐形思政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虽然从理论上强调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将知识与思政并行,但是,在实践中仍处于局部的探索阶段,很多高校停留在政策和理论宣讲阶段,其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会计专硕传统思政教模式的缺陷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教学体制下,会计专硕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思想和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各教学要素得以改善,受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均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缺陷逐步暴露。

1.各主体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到位和深入

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中,高校内各部门、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群体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往往有失偏颇并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从高校内各部门来看,往往停留在“喊口号”阶段,没有厘清各部门的具体职责,教育合力始终无法形成,在教师队伍思政培训、基础教学设施等现实问题上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课程思政的构建。从专业教师来看,专业教师一般都恪守知识“价值中立”的观念,而课程思政却要求教师改变中立态度,这是不容易实现的[2];此外,部分专业教师难以正确、充分、清晰地挖掘专业教材与课程中所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或在挖掘中目标不清、经验不足,或由于所挖掘思政元素不科学,导致课程思政内容游离于知识体系之外而无法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从学生群体来看,出于未来就业目的选择就读会计专硕的学生,对思政类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在日常学习中倾向于把时间精力花在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专业证书的考取上,忽视了思政教育对自己“三观”构建和未来职业的重要影响。

2.全环节育人育才模式尚未系统建立

在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处在边缘化位置,各专业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实施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各环节弱化其育人功能。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环节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占比重较高,较少关注思想政治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只做简单的植入式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呈现局部化、碎片化、随意化的特点,缺乏创新性、互动性、针对性,极易出现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最后,在教学评价环节,未能将思政考核量化形成评价标准,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考核评价主要侧重于论文、项目以及获奖情况等科研成果,对“德育”方面的成效尚未纳入考核体系。各环节的育人育才模式尚未系统建立,导致各专业课未能在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作用。

3.课程思政建设协同效应不显著

一方面,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根深蒂固,导致所形成的长期局面就是专业课程管智育、思政课程管德育,两者各自为阵,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互割裂,显性与隐形教育没有形成建设合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科背景和知识架构不同,各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也会有所区别,培养时应有所侧重。但是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未能有效根据各专业的学科特性,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科之间的耦合性,使其内容、形式能够与蕴含的思政元素相关联,整体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从而实现1+1>2的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还没有完全达到同向并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尚未形成同频共振的良好效果,因此,必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持续创新。

二、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一)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哈佛大学,并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案例教学法已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过程以及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并形成协同效应,其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不是增设一项活动或者增开一门课程,而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从而达成润物无声的效果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

课程思政的建设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思考,这与案例教学法不谋而合。

(二)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

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思政,就对象而言,是针对选择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的会计专硕学生进行的课程思政教育。其课程思政内容多局限于公司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价值层面,没有把知识、能力、价值观有机融合,有的任课教师甚至将“思政”同“讲政治”画等号,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及形式也比较单一。

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学生可主动参与其中。如果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积极参与研讨,多方面发散思维,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案例背后所蕴藏的思政内容。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师所了解的内容,而是通过案例的形式,与教师一起探索不同案例背后的深层次思政元素,丰富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

2.有利于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通常情况下,开展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师自己对课程思政的认知都不够到位和深入,仅仅是在专业课教学的缝隙中插入一些说教式的思政教育话题,很难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即在专业课相关的经典或前沿案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对案例进行剖析或演绎,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深入讨论后发现案例背后蕴含的独特内涵,并在引起学生共鸣和共情的基础上,乘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感受思政所蕴含的力量,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可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通过从显性育人向隐形育人的转变,教学中心由“教”向“学”的转化,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思想认同和价值提升,可以极大地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3.有利于拓宽案例教学的维度

案例教学法通过突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真实事件中的人与事,向学生呈现出专业知识相关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从案例中学到的东西通常也仅仅局限于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如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将社会实践中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实践活动和典型人物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经验、总结教训的同时,还要知道应当秉承什么样的理念去规划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引发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展开积极的社会价值发现和探索,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这一维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将案例教学应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可以拓宽案例教学的维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道德与精神也得到提升。

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作为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是极为必要的。一是能补齐传统思政教育的短板,是实现育才育人有机统一的必经之路;在现行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思政教育的短板,而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是在真实有效的案例基础上增添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案例的同时顺势进行思政教育,使课程理性与感性并存,从而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目标。二是基于当代会计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现代经济生活中,财务舞弊、信息披露违规等实例源源不断地涌现,究其根源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失德失信失职等行为,而课堂作为孕育会计人才的主渠道,决不能忽视思政教育,思政元素与案例教学进行融合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培育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在未来职业中恪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满足新时代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

[5]

(二)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案例元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分为企业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两方面,具体涉及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六大专题,其中涉及到国际形势、国家战略管理、个人三观、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案例思政元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各个专题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挖掘思政内容。此外,采用案例教学和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将宏观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增加知识的可理解性。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思政的目标和授课原则相契合。课程思政目标是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授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符合课程的隐形、情感和创新的授课原则,就隐形原则而言,通过突出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在无声中体会价值的引领作用;就情感原则而言,用生动、真实的案例能增加学生的共情性和趣味性,从而产生认同感;就创新原则而言,能将新案例与旧知识充分融合,顺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6]

四、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应用与实践

(一)总体思路

按照“定目标—挖元素—做设计—评质量”四个步骤,进行系统化构建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中的应用[7]。第一步,围绕国家发展需求、会计专硕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课程定位制定明确的德才培养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第二步,根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课程内容和特点充分挖掘带有思政元素的案例,充分体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统一;第三步,设计好案例教学全过程,有效地实施教学过程;第四步,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融入课程评价体系中,实现全过程的量化评价。

(二)制定课程目标

针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将课程目标设计如下:第一,在知识方面,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基本素质,在熟练掌握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风险管理等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在实践应用中能够灵活地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和风险控制决策。第二,在能力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统筹规划、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辨能力。最后,在价值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五个认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炼“底线思维”能力等。

(三)挖掘思政案例

思政案例的挖掘不仅要考虑专业课程内在知识与理论的属性,而且要兼顾时代与现实的思政教育需要,从而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结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各专题的理论知识,融入国家战略与风险管理的案例,既体现了学科的因时而近、因势而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主动作为,也是迭代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的重要途径。以战略与风险管理视角解析国家制度和政策,同时符合课程思政育人的理念,有助于强化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育人实效,更好地培育出国家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正确政治站位、长远战略思维、专业知识深厚的时代会计新人,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案例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案例与专业知识点的融合

教学专题

专业知识点

思政案例主题

课程思政案例融合目的

战略分析

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工具、SWOT分析

分析“两个大局”中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大环境

熟练运用分析模型,科学分析内外部环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战略选择

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职能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

论述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了解国家层面的现代化强国总体战略以及经济、文化等各单元战略的内在联系,强化本专题理论认识;树立全局意识,增加认同感。

战略实施

组织结构

阐述中国行政组织结构的优越性和各级职能

认识理解组织结构的分工和整合,坚定“两个维护”。

企业文化

寻找文化强国战略中的文化精华

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数字化技术

描述“数字中国”的实施路径

了解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中的三大理论及三大治理问题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及优越性

坚持道路、制度、理论自信,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高创新能力。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工具

论述我国在应对全球重大风险—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大国担当

学习我国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的有效手段;培养家国情怀,树立责任意识。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概述、要素、应用、评价与审计

提取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中的历史成果

学习用科学系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将展示案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细节落到实处,比如在战略分析专题中,以“两个大局”为背景分析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为思政案例主题,是由于“两个大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立足新阶段,对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地科学研判和精辟概括,是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分析,里面蕴含了国家地位的变迁、时代坐标的位移和国际力量的变动等内容。学生不仅可以据此运用PSET、SWOT等分析模型和工具对国际国内大环境进行系统归纳,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无形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然后,为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案例主题的上下衔接,在战略选择专题中,确定以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为思政案例主题,在此主题下,学生可进一步了解我国在“两个大局”时期下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剖析为实现总体目标下经济、文化等方面国家所做出的战略配套调整,这不仅是对战略选择专题中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是培养学生增加民族认同感的有效资源。此外,对于课程思政素材的获取,可依赖于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各级政府官网等渠道,并且对于思政元素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四)设计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图1所示。在课前,任课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各教学专题收集、选择和编写合适的思政主题案例,并提前下发给学生,学生自由分组后根据兴趣选择案例主题,并完成理论知识预习和案例研讨工作。在课中,任课教师先行主讲专题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讨论可采用PPT汇报、视频分享、辩论、情景再现等方式丰富课堂活动,实现知识到应用的迁移,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加课程代入感、保持学习热情、激发主观能动性,随后,任课教师充当引导者,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暗示、熏陶和感染,要注意的是,这个引导过程需做到自然延伸、点到为止,切不可“喧宾夺主”地进行大篇幅地灌输。在课后,任课教师和学生要通过学习通等平台多渠道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课后继续深入探讨。

图1  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过程

(五)评估教学效果

构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效果评价能够检验课程育才育人目标的达成效果,其实施效果应由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两部分构成。在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面,不能生搬硬套地对思政内容单独考核,而应该有机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突出过程性评价,通过小组分工情况、课堂参与表现、课后互动次数、课后习题、课程论文、访谈等方式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邀请教学督导人员或思政专业教师听课评课的方式,对其课程思政融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反思其中的优劣,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进一步完善优化,不断提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施效果,使之形成不断改进优化的良性循环系统。

五、研究结论

首先,本文分析了显性思政课程为主的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弊端,认为存在各主体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全环节育人育才模式尚未系统建立以及课程思政建设协同效应不显著三大问题。其次,阐述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能够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以及扩宽案例教学的维度等方面的意义,进一步论述了将其运用至会计专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通过“定目标—挖元素—做设计—评质量”的闭环思路完整设计了教学体系,避免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体系建设中的空乏和盲目,是对会计专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进行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落地实践,是顶层设计的微观体现,从具体应用层面丰富了我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理论体系,期望实现课程育人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21〕7号)[Z].2021.

[2]张博.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22.

[3]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Z].2015.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No.217(01):31-34.

[5]钟凤英,廉启悦.基于课程思政的MPAcc人格培养和能力整合探讨[J].商业经济,2022(05):177-180.

[6]韩冬,刘勇强.案例教学法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研究——以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商业会计,2023(04):113-115.

[7]严筱,张杰.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J].物流科技,2021,44(07):180-182.

作者信息:

1.姚爱科,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3年6月出生,吉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税务、审计、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2.王语萱,女,1999年出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审计、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

3.刘佳微,女,1999年出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审计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

4.焦梦圆,女,2000年出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税务方面的研究。